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召开“抗战时期古籍抢救保护史迹研讨会”

中国国家图书馆 2015年8月17日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时期为抢救保护珍贵文化典籍,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为使民众深入了解抗战时期古籍保护工作,缅怀图书馆和社会各界仁人志士在民族危亡之际抢救保护古籍的义举,揭露日本军国主义抢掠破坏中国文化典籍的罪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于8月15日召开“抗战时期古籍抢救保护史迹研讨会”。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巡视员刘小琴,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司长段勇,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韩永进,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及国家文物局原顾问、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著名文物保护专家谢辰生先生等专家学者,全国各省级古籍保护中心领导和参与此次征文活动的有关单位负责人、撰稿人等60余人出席会议,共同研讨抗战时期古籍抢救保护史迹。

  会上,参会代表通过大量生动丰富的图片和数据,讲述了八路军保护《赵城金藏》、钱存训转运平馆善本、清华大学南运古籍、文澜阁《四库全书》西迁贵阳秘藏6年8个月等典型事例,展示了中华古籍饱经战乱的颠簸命运,记录了前辈先人守护文明的艰辛历程。在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大批珍贵文献得以保存并传承至今,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次会议提交的文章集中体现出三个特点。第一,引证精详、史实真切。撰稿人多采用本馆保留的第一手档案史料,辅以事件亲历者的日记、文集、回忆录等最可靠文献,图文并茂。不少撰稿人甚至重走“护书之路”,切身体会抗战时期广大图书馆人冒烽火、耐饥寒,肩扛手挑,辗转崇山峻岭的艰辛。言之娓娓,以“实”动人,填补了对这段历史做全面深入研究的空白。

  第二,范围广大、层次全面。撰稿人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涉及的事件或发生在沦陷区,或在解放区,或在大后方。主体有当年的省市县公共图书馆、博物馆、高校图书馆和私人藏书楼。保护古籍的主要力量有老一辈图书馆人、文化名流、在校师生、党的边区政府和八路军领导人、地方政府、各地爱国民众、支持中国抗战的华人华侨和外国友人等等。充分体现出抗战时期的古籍保护,是一场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民族共同投入的伟大斗争,是包括广大图书馆人在内的全社会共同的精神遗产和伟大事业。

  第三,以史为鉴,发扬传统。会议的撰稿人和发言人都是当前各级古籍保护工作的骨干力量。他们在撰写、讲述抗战先贤光辉事迹的同时,产生了对本馆古籍坎坷遭际的无限感慨,对前辈图书馆人高风亮节的无限敬仰,并自然而然地与自身工作密切联系,表达了对立足本职、发扬传统的坚定决心。从这个意义上讲,此次会议不但是历史的追忆会,更是未来全国古籍保护工作的励志会。

  研讨会上的感人事迹均来自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国古籍保护协会面向全国举办的“抗战时期古籍抢救保护重要事例征集”活动。2015年5月4日,抗战时期抢救保护古籍重要事例征集工作正式启动,在国内首次全方位、多角度地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破坏中国文化典籍、展示民众抢救保护珍贵古籍的义举。活动共收集到来自24省区、直辖市共45家单位的61个事例,从中认真遴选40余个(内容分为转移蔽藏保护、抢救购买、劫余保护等几大类),组织事例报送单位收集整理相关图片、视频、文字等各类档案,撰写事例文字稿件。

  通过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使民众牢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牢记中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自由、捍卫祖国主权尊严、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所建立的伟大功勋,对于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推动抗战史料收集整理,促进优秀典籍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