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泉水门若市 散落清源少问津

2013年9月5日 来源:齐鲁晚报

 

  济南素有“泉城”之称,泉是济南的魂。在2011年济南市进行的泉水普查中,共发现800余处泉水,其中新发现204处,仅曲水亭街所处的古城区2.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有100多处,其中72名泉更是享誉盛名。如今,这些名泉保护情况如何?又存在哪些问题?近日,记者走访部分72名泉发现,保护状况参差不齐。有的专人清理垃圾,有的泉眼却已找不到了。

景区泉水:

专门保洁人员进行清理垃圾

趵突泉泉群、五龙潭泉群、百脉泉泉群,还有对外开放的黑虎泉泉群是不少72名泉聚集的地方。在这些景区内,只要涌水较大的泉眼,景区管理部门都进行完善的保护与开发,同时,为吸引了众多游客,也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景区内泉水的保护也有了资金支持。

8月底,记者走访了几大主要泉群所在景区,发现其卫生清洁工作十分到位,泉池内水质清澈透明,景区内干净清洁。在趵突泉公园内,所有的泉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池渠体系,皇华泉、柳絮泉、杜康泉、望水泉皆有完整的保护设施。

公园内人流量虽大,但时刻有环卫工人会处理游客丢进池中的垃圾。有些泉水流动性不大,泉池内易堆积淤泥、树叶与其它垃圾,环卫人员也会及时的打扫。即便在不收费的黑虎泉泉群,也一直有人清理落入泉池中的树叶、游客扔入池中的硬币及其它垃圾。

在五龙潭公园内,记者还看到月牙泉西侧的北洗钵泉,虽寂寂无名、出水量少,少有游客光顾,但也最大程度进行了保护,设置了围栏。还有各种无名的泉水,只要是可以用以吸引游客,都进行了各种开发。其它泉水,只要是进入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济南七十二泉记》或2004年济南市政府新颁布的七十二泉,保护措施也都很完善,并以此作为噱头吸引游客。

在离济南市区较远的章丘百脉泉景区,被纳入七十二名泉的百脉泉、梅花泉、墨泉被很好地保护起来,其中还有一些较小名气的泉水,如金镜泉、清水泉、荷花泉、鱼乐泉等,保护与清洁工作也都为完善。

单位大院内名泉:

曾经名泉不复往日风光

除在各大公园被保护的72名泉外,在一些单位院内,泉水保护也较为完善。典型代表就是珍珠泉泉群,尤其是以珍珠泉作为代表,水质清澈见底,可见锦鳞戏游于其中,“汩汩”的泉水从池底涌至水面,恰似颗颗珍珠浮游而上。泉池的设计、维护也都极为完善。

某些历史上较为有名的泉水,曾被列入过金、明、清七十二泉的,如溪亭泉、散水泉、濋泉,如今出现水量减少的状况,管理也不那么仔细。8月24日,记者来到珍珠泉东的溪亭泉,池底水藻满布,枯黄的柳叶与法国梧桐树叶浮在上面,偶尔会有零散的游客光顾,但泉水已不复往日风光。若非水尚清澈与泉边显眼的标示,很难引起游客注意。

散水泉与濋泉虽还有水,但很难看到泉水涌出,池中甚至还有树枝、砖块。记者来回走过四趟,才在一个不起眼的位置发现隐于其中的散水泉,上面还漂浮着一白色垃圾袋。“保洁工作的缺失造成了泉水观赏性的贬值。”院内一市民介绍,尤其是散水泉,如果不是刻意观察很难发现这泉水,也很难相信散水泉曾被列入金、明七十二名泉。

在濋泉边,记者还遇到了山师附小组织的“爱泉护泉活动”,家长带着孩子在濋泉边张望。据带队的一位家长说:“我们自发组织了这次爱泉护泉活动,但是某些泉水的‘不给力’很难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建议相关部门做好护泉工作,给孩子们爱泉护泉做好榜样。”

街巷名泉:

以前还能取水,现在只能干看

曲水亭街所处的古城区2.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100多处泉水。老街巷上的一些名泉都是露天式的,管理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双忠泉、玉环泉、芙蓉泉、腾蛟泉……这四个泉水也列入今年4月份的明府城片区泉水整治计划。

“以前的时候,双忠泉与玉环泉里淤泥特别多,而且有其它的垃圾,我们对其进行了清淤,基本还原了泉水的原貌。”历下区园林局名泉保护办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记者看到,双忠、玉环的泉池构造基本相同,都是两个圆形的井状。境内水较为清澈,粗糙的井沿可显示出悠长的历史痕迹。

目前,玉环泉与双忠泉的泉口皆用钢筋横竖封住,行人只能隔着钢筋看泉水,原汁原味的泉景被几条钢筋破坏掉了。“虽然不能近距离接触泉水,但这也是为保护泉水不受更大破坏,不得已采取的措施。”这名工作人员称。

“以前的时候可以在泉水里取水用,现在就只能干看了。”一名在泉水边生活了多年的居民有些无奈地说,泉水以前被污染,游人很不自觉向里扔东西,现在保护后这种状况很少发生了。

腾蛟泉则较为亲民,泉水也不是很浅,泉水循环状况的良好也保证了水质优良。记者看到,泉池仅有0.5平方米,泉水清澈见底,不时有人前来用水桶打水。“家就在附近,这边的水质不错,几乎每天都来用水桶提水。”前来打水的居民说。

“刻着腾蛟泉的这块石碑已经很久了,有人在上面涂鸦,破坏了泉水的韵味。”名泉保护办的这名工作人员介绍。记者在石碑上还可以看到黑色的涂鸦,工作人员用灰色的涂料进行了遮掩,但歪歪斜斜的字迹仍隐约可见。“若不进行覆盖式保护,很难保证泉水不受到破坏,但全面覆盖之后,亲民性便会变差。”

郊区名泉:

缺少保护,有的已找不到泉眼

那些既不在城区也不在景区的泉水,少有人问津,也缺少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一些已经遭到破坏。

斗母泉作为济南海拔最高的泉水,隐于村庄,罕有人至。但泉水的设施建设较为完善,古色古香的黄色屋檐下建造了一个10㎡左右的泉池。据一位挑着扁担前来打水的村民说:“全村人都喝这儿的水,上下午各打一担水,喝泉水对人身体好”。在郊区的名泉中,斗母泉算是保护与利用较为平衡与完善的。

柳埠镇的突泉,泉池四方形,泉水较深,类于井状,泉水由池底流出,刚开始的一段水流是覆盖的。水流从村中一主干道流出,贯穿村庄,形成一个完整的池渠体系,故而经常有村民在泉流中洗衣服。“因村中的垃圾处理难比城区,很多垃圾沉积在泉流底部与两侧,有碍观瞻,也影响了水质。”周边居民说,虽然突泉靠近大小门牙风景区,开发利用方面仍显不足。

“城市泉水的设施建设得好,但是破坏得也不少,农村的泉水开发不好,相对破坏也不多。”跑遍了济南南部山区大小泉水的爱泉人周文来说。

爱泉人侯传鹏也称,景区、离村庄较近的泉水一般保护的还可以,有些村庄是破坏了泉水的自然状况,如柳埠镇冬冻台村的冰冰泉,盖起一些棚子,使泉水免受污染。

不过人迹罕至的泉水则保护不利,在华不注山脚下的华泉,虽然在2001年建成了一个方形池,但是池中水却甚为浑浊,游客若不了解其曾在春秋战国时便已存在且现今仍是济南的72名泉之一,很难对其另眼相看。记者到泉边时,很多游客在华阳宫门前徘徊,但到泉边的人寥寥无几。

也有郊区的泉水因周围生活的百姓护泉意识差,使泉水遭遇破坏。被列入金、明、清三代与当代七十二名泉的白泉,位于济南市东郊王舍人镇,大量的建筑垃圾几乎将泉水填埋。“古代,白泉方圆十几亩,后来逐渐被填埋,前年我去时就仅剩一小水湾,去年时水更小了,现在都找不到泉眼了。”侯传鹏无奈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