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沉淀,乡归何处——莫言新作《晚熟的人》导读沙龙回顾

  他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80年代中期以乡土作品崛起。他生于山东高密,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他于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他是莫言。在莫言的小说中,有很多优秀的作品都植根于“高密东北乡”这片充满想象力的土地上。“高密东北乡”成了乡土中国的一个缩影。

  距离获诺贝尔文学奖过去8年,距离出版上一部小说过去10年之后,莫言携新作《晚熟的人》重返读者视野。这一诺奖之后的首部作品,自然备受关注。《晚熟的人》中,莫言根植乡土,用十二个有喜有悲,有荒诞有现实的故事讲述获诺奖后的气象万千。新作讲述了什么故事呢?该如何理解“晚熟的人”呢?11月8日上午,第66期“交享阅”读者沙龙在市图新馆小报告厅如期举行,青年作家王玉为大家导读了这部热门作品,回应了读者的关切。同时,此次活动在山东公共文化云平台和新浪微博直播进行全程直播。

  沙龙一开始,王玉老师将还乡主题的文学作品进行了梳理。莫言在新书分享会上说“知识分子还乡这个角度的小说是一种延续了上百年,当年鲁迅的故乡,欧洲或者美洲的很多作家也都写过类似的,一个人原来在这个地方出生,在农村出生,然后到外地去,过了若干年之后重新回来,这样一个返乡视角的小说有很多很多,而且其中也不乏成为经典的作品。”莫言新作《晚熟的人》依然延续了这个视角。莫言作为一个在高密东北乡出生、长大、离开这个地方的人,若干年之后又回来了。主讲人介绍到,在莫言作品中《丰乳肥臀》《透明的红萝卜》《姑妈的宝刀》等都是还乡模式。为了让大家更深入了解莫言对于家乡复杂的情感,结合参观莫言旧居的照片为大家简单介绍了莫言生活成长的一些经历。接着,主讲人为大家解析了莫言作品的“对比阅读”,通过《晚熟的人》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对比,以便读者更好的体会这部作品的写作风格,比如《斗士》与鲁迅先生的《铸剑》,《贼指花》与《拇指铐》,《等待摩西》与《丰乳肥臀》,《诗人金希普》与《表弟宁赛叶》,《地主的眼神》与《生死疲劳》等。对于读者关切的“何为‘晚熟’”,主讲人结合文本解析了《晚熟的人》中晚熟的概念与定义。王玉老师讲《晚熟的人》中“八处”晚熟大体归为:一是植物成熟得晚,这是本意,小说中就提到一次;二是亦正亦邪的“精明”,比如蒋二的“装傻”;三是随机应变与“识时务”,比如蒋二、单雄飞、莫言的一些表现;四是聪明太过,比如蒋二一切向钱看的“晚熟”标准,带有反讽意味。王玉老师进一步解析到,这几种晚熟其实就是“红高粱精神”在时代浪潮中被接受之后,随着现代化发展带来的起起落落和暧昧不明。这跟几十年来,知识分子的处境是相关的,既对故乡原始乡土性的消失有着痛彻心扉的感触,同时又不得不认为乡村的消费主义带来的经济发展使得农民部分摆脱了赤贫状态,生活在物质上变好了。这与莫言老师自述不谋而合,还乡主题的作品在莫言1980年代初期开始学习写作的时候就开始使用这个视角,到现在近四十年,依然在使用这个视角。然而这个视角的作品却发生了更为复杂的变化。

  沙龙互动环节,主讲人针对参与读者如何给中学生讲解莫言作品,青少年如何在莫言作品中汲取文学营养等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讲解。“交享阅”读者沙龙新书荐读活动聚焦经典好书,旨在向读者推介具有思想深度和文化品质的好书,引领悦读风尚。

 

济南市图书馆

2020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