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芳华苓歌,感悟青春岁月——第40期“交享阅”读者沙龙回顾

  2月4日上午,第40期“交享阅”读者沙龙在新馆小报告厅如期举行,主题为“芳华苓歌——严歌苓与她笔下的青春”。青年作家、著名艺评人王玉做客市图,从《芳华》入手与读者畅聊严歌苓其人其事及相关文学作品。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等各个年代的读者齐聚一堂,一起畅聊他们眼中的“芳华”。

  周日恰逢立春,天气依旧寒冷,但春天的希望悄然而至。正如在严歌苓的作品中,人性经受着现实严冬的残酷拷打,而读者却在眼泪中发现了人性温暖的光辉,发现了历尽劫难后的希望复苏。本期沙龙,主讲人主要从“一个女人的史诗(严歌苓的早期生活)、《芳华》人物分析、电影与小说”三个方面进行了精彩的讲述。

  大家对严歌苓的熟知主要源于她的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如《少女小渔》、《小姨多鹤》、《金陵十三钗》、《归来》以及前段时间大热的《芳华》。而严歌苓作为21世纪著名中文、英文作家,是一名专业编剧。她的作品无论是对于东、西方文化魅力的独特阐释,还是对社会底层人物、边缘人物的关怀以及对历史的重新评价,都折射出复杂的人性,哲思和批判意识。王玉老师通过《母亲与小鱼》等作品文本的解读介绍了严歌苓的家族情况及父母爱情。严歌苓深受父亲与母亲的影响,对爱的执着与付出源于母亲,而对个人成功的追求则是对父亲“‘淡淡无耻’的过程中度过一生”的反抗。主讲人用年表的形式介绍了严歌苓的早期生平,让在座读者充分了解了严歌苓的人生经历、创伤性的记忆和她的写作动力。

  在分析《芳华》时,主讲人列出了“文工团、青春、背叛、善良”几个标签。她通过对刘峰、林丁丁、郝淑文、何小曼等人物形象的分析,让参与读者对作品人物的性格特征有了更深的理解。“一个始终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视善良。”刘峰的善良让人记忆深刻,遭遇让人唏嘘。刘峰与何小曼是悲凉底色中的亮色,“他们从未结婚,却待人温和,彼此相偎一生。”也许正像主讲人所讲,“青春允许错误横行,仿佛什么都可以被原谅,原谅青春就是善良”。洗尽铅华后终剩芳华。

  在了解了本次参与读者不少是《芳华》的观影者后,主讲人作为专业影评人从作品基调、主角变化和故事叙事方式三个方面对电影和小说进行对比分析。王玉老师谈到,小说以“触摸事件”为核心,来反思当时环境对人性的压抑,以及事件发生后刘峰和四个女兵不同的命运走向,电影则更多表现出对集体主义生活中的女兵、男兵群体的浪漫想象,对集体主义的怀恋情绪过于浓郁。小说《芳华》中,男兵女兵之间的微妙情感,以及严重冲突,构成了全书故事的主体。作者的叙述方式很独特,每个人的故事并不是集中在某个段落讲完的,而是通过叙述人“我”和其他人的视角在不同地方分别讲述,读者只能根据这些类似碎片化的情节,在大脑中拼凑起每个人物的完整形象。这种拼接的过程,也是挑战读者阅读能力和想象力的过程。跟文字相比,电影的叙述语言明显受限,虽然保留了萧穗子“我”的画外音,但整体上仍然是全能视角的叙述方式。

  在沙龙的互动交流环节,大家积极踊跃地发言。参与朋友有的从自身经历出发,谈了自己对作品的感受,有的谈到《芳华》最触动自己的地方,有的感悟青春和善良,还有读者对《芳华》传递的信息产生了质疑。对于读者提出的问题,王玉老师一一作出解答。三名幸运读者还获得了活动主办方送出的《芳华》一书。同时,在读者沙龙的场外直播间,朋友们积极参与活动的评论交流。在一场情怀满满的读书活动后,参与朋友都在感叹每个人的青春是独一无二的,愿大家无惧芳华流逝,都能活出最美丽的自己。

 

 

 

 

 

  济南市图书馆

  2018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