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图书馆“十三五”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2016年—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阶段。 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新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济南市图书馆“十三五”发展规划,对于抓住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促进济南地区图书馆事业实现新的突破,为济南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二五”事业发展的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济南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攻坚时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文化软实力,基本建成济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阶段。为此,济南市图书馆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新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秉承“传承文明、以人为本、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全面落实“服务立馆、人才兴馆、科技强馆”的发展战略,基础业务稳步推进,服务能力持续增强,人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新馆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全民阅读先进单位、山东省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山东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与服务先进单位,并连续九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等多21项荣誉。“书香泉城”全民阅读节活动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成功父母大课堂”、“汽车流动图书馆”被评为山东省公共图书馆特色服务品牌。
  (一)新馆落成开放,谱写事业新篇章
  2013年10月11日,济南市图书馆新馆正式面向读者开放。新馆位于西部新城的省会文化中心,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阅览坐席2600个。在藏书特色上注重综合性、公共性和地方性,共有各类馆藏文献414.2万册(件),其中,电子图书180万册,中文普通图书、古籍、报刊合订本等234.2万册。拥有万兆局域网,300兆光纤接入互联网,无线网络覆盖全馆,为读者提供免费无线上网服务;采用RFID智能图书管理系统,实现全面自助服务;设置15台大型阅读触摸屏,建设书香泉城数字阅读平台和手机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书目查询、电子期刊、读书等服务,读者可以享受图书馆零时差、零距离的高效优质全面的文化服务。
新馆开放以来,坚持365天对外开放,免费办理借书证,实行开架借阅,开展文献外借、阅览自习、检索咨询、课题服务、讲座展览、多媒体欣赏、数字资源阅读、培训辅导等多种形式的读者服务。近三年来,共办理借书证15万个,接待读者近500万人次,流通文献400余万册次,网站点击130万人次,举办公益讲座、展览、读书征文等读者活动373场次50余万人参加。可以说,新馆先进的服务手段,多样的服务内容,科学的管理方法,已经成为广大市民喜爱的文化殿堂。
  (二)迎接评估检查,被评为国家一级馆
  为迎接文化部全国公共图书馆第五次评估检查工作,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济南市图书馆本着“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的原则,组成迎评工作小组,对照评估标准,查漏补缺,逐一落实。整理院落地面,修剪花卉,对老馆大楼内部进行油漆、粉刷,使馆容馆貌焕然一新;材料组的同志按照评估标准要求,加班加点,精益求精,共整理出评估档案材料135盒,立卷准确,资料翔实、装订整齐,自查得分962分。
2013年7月6日,文化部专家组一行5人来馆进行了第五次评估定级检查。专家组对市图书馆的迎评工作,以及近年来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特别指出免费开放服务、人事制度改革、总馆分馆制、24小时自助图书馆、“书香泉城”全民阅读节以及馆藏古籍文献保护、开发等工作成效显著,并给予高度评价。同时,专家组提出新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注重特色、创意新颖,值得期待,希望将其打造成为济南市的标志性建筑和文化亮点,彰显齐鲁文化、泉城特色和省会形象的重要窗口,成为市民获取知识,交流信息,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最终,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市图书馆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于11月8日在上海浦东新区召开的2013年中国图书馆年会上公布并颁牌。
  (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调动工作积极性
  济南市图书馆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了第五轮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岗位设置管理,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竞争上岗机制和中层干部竞聘考核机制,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顺利完成专业技术人员竞争上岗及中层干部申报、竞聘、公示等环节。此轮改革,使广大干部职工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积极工作、埋头苦干的多了,敷衍了事、不思进取的少了;刻苦学习、钻研业务的多了,串岗闲聊、无所事事的少了;提前到岗、加班加点的多了,迟到早退、违反纪律的少了。全馆上下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表现出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其中,不少工作人员以真诚、热情、高效的服务受到读者的表扬,有些读者专程送来感谢信、锦旗以示谢意。
  (四)实行免费开放,让市民享受公共文化阳光
  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共享文化发展果实,自2008年在全省公共图书馆中率先实行免费开放以来,2009年推出二代身份证替代借书证、家庭证;2011年实行电子阅览室免费开放;2012年利用省文化厅支持的100台计算机,扩大了电子阅览室规模;2013年10月,随着新馆建成开放,图书馆以大布局、开放型、现代化、多功能、完善先进的设施和地方特色,免费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障碍”、“零门槛”,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公共文化阳光。
  (五)推行总分馆制,初步建立图书馆服务网络
  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市馆推行“总分馆制”。目前,在全市机关、企业、学校、社区、部队和农村建立分馆、流动站达到57家,并与区县图书馆以及中国重汽、市检察院、市人大等28家分馆实现借阅“一卡通”。
  同时先后在泉城广场、领秀城社区、龙奥大厦、鲁能康桥等7处设立24小时自助图书馆,这不仅让自动借还图书成为现实,也让市民享受到便捷周到的自助式服务。目前,以市图书馆为总馆,由分馆、流动站、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构成,初步形成济南市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图书馆服务网络。
  (六)打造服务品牌,助推全民阅读深入开展
  为把全民阅读活动推向深入,济南市图书馆先后打造出“成功父母大课堂”、 “读书人”摄影比赛、“暑假读一本好书”、“书韵泉城”换书节、“天下泉城”大讲堂等一系列优质服务品牌。2011年,优化整合上述活动资源,推出“书香泉城”全民阅读节系列活动。以“品味浓郁书香,建设美丽泉城”为主题,开展“书韵泉城•济南换书节”、“天下泉城”大讲堂名家讲座、济南市读书朗诵比赛等一系列活动。每年4月开始,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持续到年底。通过这一活动,扎实推进了济南市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弘扬了“诚信、创新、和谐”的城市精神,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均等共享的文化权益,“书香泉城”全民阅读节已成为目前我市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读书活动平台,为推动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做出了突出成绩,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
  (七)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推出全新服务模式
  济南市图书馆在成功引进、应用RFID图书智能管理系统基础上,2013年又在领秀城社区、新馆设立24小时自助图书馆,这不仅让自动借还图书成为现实,也让市民享受到便捷周到的自助式服务。同时,还致力于数字图书馆建设,建成山东省第一个多终端开放性服务模式的图书馆—“书香泉城”数字阅读平台,使读者可以在济南的任何地区上网免费阅读电子文献。新馆无线网络覆盖全馆,各借阅区均有电脑设备。凭借RFID智能管理手段,实现全面自助服务,开放借阅文献将达100余万册(件),同时升级读者外借权最高至10册,成为国内面向读者开放度最高的图书馆之一。新馆“开放式”“大流通”“大布局”的新理念,实现了“3+4大于7”的综合性新服务模式。即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声像文献“三合一”立体式服务,藏(馆藏)、阅(阅览)、借(外借)、参(参考咨询)“四合一”的“一站式”服务,收到良好社会效果。
  (八)解决藏用矛盾,影印出版《趵突泉志》
  济南市图书馆在先后整理再版《济南指南》、《济南快览》和《济南大观》等民国文献基础上,在经费、人员相对缺乏的情况下,不等不靠,聘请专家顾问,经过反复论证,影印出版乾隆七年版的木刻《趵突泉志》,该书由清代济南名士任弘远编纂,是济南最早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部泉水志,对于研究趵突泉和济南泉水,甚至济南这座城市的历史与发展具有独特价值。
  《趵突泉志》在发掘、整理、影印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市图书馆只存有上卷、没有下卷,而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存有下卷,经过多方努力,才使其以最完整的面貌再现于世。在后期印刷过程中,又通过复杂的技术手段将此书所用的宣纸进行了高科技特殊处理,‘染’成了微黄色,显得古朴,有韵味,富有历史感。《趵突泉志》不只是济南最有特色的古代志书,在全国志书中也具有重要价值。正值举办首届济南泉水节,该书影印出版既是为泉水节献礼,又能展示趵突泉和济南泉水文化的厚重历史,为泉城的文化建设增光添彩。
  (九)建立“尼山书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根据省文化厅的统一部署,济南市图书馆成立“尼山书院”,设立国学讲堂、传统文化体验室、传习室、培训室、展览室、国学借阅区等。首届国学大讲堂公益论坛于2014年6月14日在新馆举行,来自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的700余名干部职工参加了学习交流。
  市图书馆尼山书院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和人文优势,长期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座、礼仪雅乐培训,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儒家文化精髓,数以万计的市民从中受益。。
  (十)成立理事会,吸纳社会各界参与管理
  为进一步完善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让更多的社会民众参与公共文化事业的管理和监督,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根据上级要求,济南市图书馆决定筹办理事会,诚邀12位关注和关心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加入,2015年3月召开了理事会成立大会,通过了《济南市图书馆章程》。理事会的成立,使市图书馆进一步激发活力,高效管理,更好地为市民提供优质服务。
 
  二、“十三五”面临的问题与发展机遇
  当前,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机遇。“十二五”时期,济南市图书馆事业发展成绩斐然,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在软硬件设施和创新服务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但与国内外先进图书馆相比,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无法适应“十三五”时期从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型过渡、由量变到质变的这一关键时期的要求。
  (一)改革创新,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济南市图书馆作为国家一级图书馆,有着国内一流水准先进的软硬件设备,为充分发挥其作用,应在科学管理上下功夫。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积极进行内部管理特别是人事制度改革,通过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包括岗位目标责任管理、人员聘用、职工业绩考核与奖惩、工作质量评估等内容在内的一整套内部管理制度,并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逐步引进和推广全员聘用制,以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内部潜力,增强事业发展活力。
  (二)服务网络建设薄弱,需不断完善提高
  济南市图书馆作为全市公共图书馆的龙头,已成立分馆、流动站50余家。但目前仍限于图书、设备投入以及业务协调与指导、与少数分馆实现借阅“一卡通”的层面。为此,市图书馆应最大限度发挥中心馆作用,进一步理顺与区县图书馆及分馆、流动站的关系,并逐步覆盖社区、乡村图书馆(室),在资源整合、通借通还等领域进行实质性的合作,积极开展流动服务和数字服务,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全市图书馆“通借通还”,建成惠及千家万户的图书馆服务网络。
  (三)购书经费不足, 无法满足市民阅读需求
  随着现代生活环境的变化,市民读书生活日趋多样化,读书内容、方式和手段都十分丰富。面对这一变化,市图书馆的应变能力明显不足。目前,市图书馆馆藏260万册,每年购书经费500万元,年购进新书10万余册,而市图书馆现有馆舍面积5万平方米,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市拥有700多万人口,其资源保障水平较低,成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一现状,市图书馆应积极寻求政府的经费支持,在及时跟踪和了解市民需求变化及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适合市民需要的基本馆藏外,还应通过多种形式的馆际协调与合作,有效地整合现有藏书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公共馆的整体保障能力和资源共享水平,充分满足市民多元化的阅读需求。
  (四)交通不便,影响市民利用图书馆
  济南市图书馆新馆位于西客站片区,开放两年多来,吸引了无数市民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但广大读者普遍反映新馆离市区较远,交通不方便。虽然开通133、K133、K156、K157公交车到达市图书馆,但覆盖范围还不是很大,读者换乘公交车来图书馆一次要花一个多小时。为此,市图书馆应向有关部门建议尽快开通快速公交系统,或开通到图书馆的公交专线,方便读者读书学习,提高图书馆利用率。
  (五)人才缺乏,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济南市图书馆新馆建成后,编制增加到141人,但目前只有123人,而且高学历的图书馆专业人才的比例不高,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业务工作难以开展,如高层次的参考咨询、查新服务、数字资源采编、数字服务等,应尽快引进、培养一些学术带头人和复合型人才,创造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宽松向上的图书馆人文环境,打造一支高素质、创新型,能够适应信息化发展的人才队伍。
 
  三、“十三五”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发展愿景
  打造泉城公共文化服务新高地,以最高标准为读者提供一流服务。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新变化,秉承“传承文明、以人为本、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宗旨,坚持“服务兴馆、人才立馆、科技强馆”的办馆理念,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加快构建济南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本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 
  (三)总体目标
  到2020年,努力把济南市图书馆建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图书馆,成为济南市的文献信息服务保障中心、全民阅读推广中心、数字图书馆服务中心、市民文化活动中心。
  (四)主要目标
  1、构筑服务新平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济南是省会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闻名于世的“泉城”,拥有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文化繁荣发展环境优良。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省会城市文化圈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自觉地担当文化发展繁荣的重任,才能真正具备现代化城市群的吸引力与辐射力,提升软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济南市图书馆作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积极发挥区域中心馆的优势,以满足大众文化需求为目的,以构建完善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为目标,依托济南文化强市建设大背景,构筑泉城公共文化新平台,使之成为全市文化发展的创新者和引领者。
  2、完善“总分馆制”,搭建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在单个图书馆之间建立各种高效的联合和合作关系,从而以最小的经费投入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获取最佳服务效益,总分馆制将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主流。为此,济南市图书馆应结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在济南市探索完善“总分馆制”,对全省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即在济南市范围内打破区域界限和产权界限,济南市图书馆为中心馆,各县(市)区馆为分馆,分馆之下再设低一层次的分馆,依此类推。在总馆与各级分馆之间建立一个层级和职责分明,既有分工又密切合作的紧密型图书馆共同体。总、分馆人、财、物实行统一调度和集中管理,各成员馆使用统一的管理系统和借书证,相互之间通借通还,实现资源共享。
  3、构建丰富合理、独具特色的生态馆藏体系
  生态馆藏是以实体和虚体的形态展示生态图书馆的形式。建设生态信息资源,就是要针对馆藏结构层次不合理的状况,加强馆藏资源的生态化建设,在购进资源的同时应加强对自有资源的开发,使其专业化、特色化。还应树立跨地区、跨系统、跨国别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理念,拓宽文献资源交流与传播渠道。考虑如何形成针对每一个读者的专门化、个性化的生态知识体系,这种生态体系既不会使需要某一种信息的读者遗漏信息,形成信息不足,也不会给不需要某一种信息的读者提供过多信息,造成信息污染。这就是图书馆生态馆藏的核心所在。
  4、实施“图书馆+”战略,构建智慧型图书馆
  未来是以数据化为特征和标志的深度信息化时代,济南市图书馆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借助“互联网+”战略,实施“图书馆+”战略,以此提升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改善纸质阅读服务体验,使其成为济南市最不可或缺的公共文化空间之一。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推进数字图书馆一体化网络建设,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加强数字资源的联合建设、集中揭示与统一调度,提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能力,力争到“十三五”末基本建以数字化为技术前提、网络化为信息基础、集群化为管理特点的新型智慧图书馆。
  5、加强文献保存保护,深入挖掘馆藏文献价值 
  济南市图书馆作为本地区中心馆,在文献收藏、保护、整理与开发利用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十三五”期间,应在清点馆藏摸清家底、调整优化空间布局、利用现代化文献保护技术等方面下功夫,在馆藏普通图书、期刊、报纸、视听文献的保存保护基础上,重点做好馆藏古籍和民国文献的保护及利用,采取多种创新手段,全面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弘扬与传播。
  6、创新服务模式与方式,不断提高服务效能
  创新是当代社会的一个主题,创新是一个组织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在全社会创新的环境下,图书馆服务也要创新,这关系到图书馆服务适应社会需要与时俱进,关系到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甚至关系到图书馆的长久发展。图书馆要努力营造创新的氛围,培育图书馆人的创新精神,实现服务制度、服务手段、服务方法、服务过程、服务网络等诸方面的全面创新。
  7、加强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与事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实施济南市图书馆“十三五”发展规划,实现济南图书馆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人才是关键。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是今后五年完成规划、促进事业发展的图书馆事业的基本前提和基础。为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济南市图书馆人才引进、培养、聘用及评价激励机制,进一步优化岗位管理制度,提升人力资源使用效率,打造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人才储备充足,适应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8、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不同国家、地区的图书馆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图书馆作为交流文献信息,传递知识的重要阵地,既面临着时代变革所带来的挑战,也迎来了适应社会需要而出现的发展机遇。“ 图书馆事业是人类共同的事业”,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加深互相理解,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时代潮流。为此,济南市图书馆应从国际、国内、本区域三个层面积极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走出去,请进来”,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