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4期(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解析

目 录

1、“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三重内涵

2、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3、人民日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区域合作发展带来新机遇

4、31省份破题“一带一路”

5、一带一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

6、2015年:“一带一路”走向实质进展

7、“一带一路”战略背后的国家意志

8、投资“一带一路”找准项目很关键

9、商务部:用好“丝路基金”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10、联合早报:中国丝绸之路的政策工具

11、“一带一路”带来发展机遇那些行业受益?

12、大力发展陆桥运输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13、整合区域经济资源  串联形成经贸走廊

14、稳步推进“五通”建设

15、“一带一路”给产业发展带来多重机遇

 

1、“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三重内涵

中国经济时报        2014年08月12日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为“一带一路”)是2013年习近平主席分别出访中亚四国和印度尼西亚时提出的中国和相关国家合作发展的重大战略构想,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其列为本届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一带一路”是对古代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继承和发展,古代丝绸之路始于张骞出使西域,它历史性地创建了一条由东亚至欧洲的路上交通大动脉,将中国与中亚、西亚直至南欧的广大区域连接在一起,在奥斯曼帝国垄断东西方贸易、西方被迫开辟海上新航线以前,古丝绸之路一直是东西方沟通交流的重要陆地通道;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产生于陆上丝绸之路之前,秦汉时期,中国和东南亚、南亚等地区的交流往来就已比较频繁;唐宋时期,从泉州、广州出发商船经南海、印度洋、波斯湾,到达了东非和欧洲;而明代,郑和的船队最远更是到达了非洲东南部的一些地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立意高远、内容丰富,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而言,至少包含经济、安全、人文三方面的内涵,这一战略构想的规划实施必将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团结稳定、对外科技人文交流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经济内涵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将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欧洲南部、非洲东部的广大地区联系在一起,该区域覆盖40多个国家,总人口超过40亿,经济总量超过20万亿美元,从资源富集情况看,“一带一路”覆盖区域是全球最主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供应基地,区域内资源互补性强;从比较优势来看,“一带一路”沿途国家多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禀赋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在农业、纺织、化工、能源、交通、通信、金融、科技等诸多领域进行经济技术合作的空间广阔。

  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国家安全内涵

  虽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主要立足点在于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并不涉及政治、安全等敏感领域,但从客观效果上看,“一带一路”对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打击三股势力、营造和平相处的国际环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人文内涵

  古代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传递的不仅有中国的丝绸和瓷器、西域的苜蓿和葡萄、南亚和东南亚的奇珍异宝、欧洲的玻璃和雕塑,还有各地的音乐、绘画、舞蹈、宗教,以及甘英出使大秦、马可波罗访问元朝、郑和下西洋等中外交流创举,为当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互通、人文沟通交流创造了条件。我国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将“丝绸之路”延续千年的经济、文化、商贸友好交流传统继承下来并赋予新的时代含义,为各国间的人文交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2、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泉州网    2014.10

  中国特色 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要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义利兼顾

  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

  一带一路

  新形势下不断拓展和深化外交战略布局方面,要切实抓好周边外交工作,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要切实加强务实合作,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9日电 中央外事工作会议11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

  习近平强调,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我们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我国的发展道路、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价值观念。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时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要坚持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坚持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特别是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说话。

  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要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坚持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习近平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对外工作要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全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维护国家长治久安。要争取世界各国对中国梦的理解和支持,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我们追求的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要坚决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国家统一,妥善处理好领土岛屿争端问题。要维护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通过广泛开展经贸技术互利合作,努力形成深度交融的互利合作网络。要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形成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要提升我国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对外宣传。

  习近平就新形势下不断拓展和深化外交战略布局提出要求,强调要切实抓好周边外交工作,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要切实运筹好大国关系,构建健康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扩大同发展中大国的合作。要切实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把我国发展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要切实推进多边外交,推动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改革,增加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要切实加强务实合作,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努力寻求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通过务实合作促进合作共赢。要切实落实好正确义利观,做好对外援助工作,真正做到弘义融利。要切实维护我国海外利益,不断提高保障能力和水平,加强保护力度。

 

3、“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区域合作发展带来新机遇

人民网    2014.7

  “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变化了的国内国际环境,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提出的经略周边、联通世界的战略构想,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未来发展格局的运筹帷幄和对国际经济发展形势的深刻洞察,具有重大的经济、政治、外交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提供了宽广的战略平台,对内能够形成区域合作新格局,对外则能够构建区域合作新模式,从而为促进区域合作发展指明了方向。

  形成区域合作新格局

  从国内发展来看,“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创造前提条件,在区域合作新格局中寻找未来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可谓是“一子落而满盘活”。

  首先,能够在当前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格局。新的合作格局将进一步深化市场融合、丰富市场形式、扩充市场功能、完善市场机制,并显著提升交易的广度、深度和规模,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其次,能够促进我国全方位开放,一方面促进区域贸易发展,从静态上带来“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从动态上实现“市场扩张效应”和“促进竞争效应”;另一方面通过改善对外贸易结构,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东部地区产业发展“腾笼换鸟”奠定基础,为西部地区产业升级做好铺垫。

  最后,能够引领国内不同区域逐步走向均衡发展状态,通过“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的有机串联并发挥作用,通过海上互联互通、港口城市合作机制以及海洋经济合作等途径,改变中国西部地区一直以来远离中心市场的局面,进而扭转发展的区位劣势,同时也使东部地区在原有发展基础上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而东西部的整体协同又能够在国内不同区域形成既有内在驱动力又有外部拉动力的发展状态。

  总之,“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世界经济不均衡发展格局日益强化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情形下统筹国内区域发展,实现东部经济发展能力持续增强,西部经济实力不断扩大的战略选择。“一带一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必将促进区域合作新格局的形成。

  构建区域合作新模式

  建设“一带一路”,远景目标是构建区域合作新模式,近期目标是实现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带动产业布局优化,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实现双边及多边共赢,为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东出海”还是“西挺进”,都将使我国与周边国家形成“五通”,进而为我国长远发展和持续增长创造坚实的基础条件。

  在政策沟通方面,就是要进一步巩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互信,加强友好对话与磋商,积极推动交流合作机制形成,最大程度求同存异,在变化的国际发展环境中找到不变的合作主线,在不变的合作理念中动态优化合作的契机和途径,从而使各自经济发展战略有效对接,消除合作中的政策壁垒,找到利益契合点和重叠点,协商制定合作规划和措施。

  在道路联通方面,就是要保证相应基础设施在合作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利用我国在公路、铁路建设等方面拥有的先进技术,高铁技术稳定成长并趋于成熟的极大优势,高速公路里程世界第一的运输能力,造船能力位于世界先进行列的现实基础,在公路、铁路、口岸、航空、电信、通信网络、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方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我国与相关国家的立体化区域大通道。

  在贸易畅通方面,就是要及时全面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和发展途径,理性分析相关国家的产业发展模式和贸易特征,在此基础上统筹各自的比较优势和不同的发展基础条件,改善贸易结构,扩大贸易规模,签署和完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打破贸易壁垒和贸易禁区,在双方关切的领域内做好文章,逐步提高双方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水平,把合作的蛋糕做大,把合作的效益做优。

  在货币流通方面,就是要基于长远考虑,在合作的过程中紧紧抓住金融这个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以扩大本币结算和本币互换合作为基本途径,促使在经济交往中与相关国家形成货币安全网,进而推动本地区在整个区域合作中发挥主体作用,增强各国捍卫自身金融安全和经济利益的内在能力,体现合作中的互信和真诚,同时在区域合作中强化发展中的抗风险能力和韧性。

  在民心相通方面,就是要在区域合作中继承和发扬我国与沿线国家世代友好的基本精神,利用我国文化多样的特点,推动特色交流,建立互相包容的合作理念,充分发掘不同文化的内涵,在区域合作中不断使各种文化相互交融,找到相互认同的基础,在教育、文化、科技、旅游等领域实现密切的人文合作,从政府到民间、从精神到理念保持协同,从而为深化区域合作增添内在动力。

 

4、地方两会布局国家战略:31省份破题“一带一路”

中国新闻网     2015年02月10日

  中新网北京2月10日电(记者 李金磊)31个省份地方两会均已召开,对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这三大国家战略,各地均进行了布局。其中,31个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破题“一带一路”,积极参与、主动融入成为各地共同态度;京津冀则提出建立协同创新共同体,并将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多省提出借长江经济带打造新的增长极。2015年,“三大战略”有望迎来良好开局。

  “一带一路”: 写入31省份政府工作报告

  “一带一路”即“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2014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抓紧规划建设“一带一路”。今年, “一带一路”成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的“标配”,31个省份均针对“一带一路”的建设进行了破题。

 

5、“一带一路” 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

人民网    2014年06月30日

  一条和平发展的共赢之路

  承载着互信互鉴互利等理念的丝路精神历久弥新,“北京大胆调整全球姿态”“崛起的中央帝国打出历史牌”,这些多少有点夸张的表述,折射出一些人对“一带一路”的复杂心态。与此同时,众多外媒纷纷“点赞”:“具有磁石般吸引力的伟大方案”“能将中国的经济奇迹复制到整个亚洲”“北京没有把新丝路作为大国政治角逐的符号”……

  新丝路究竟“新”在哪里?对中国和世界意味着什么?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阮宗泽讲起一桩见闻:在嘉峪关景区,有一座再现汉唐丝路盛况的蜡像馆,只见5位忙着审理通关手续的中国官员,有3位竟是缠头巾的波斯人!“波斯人当通关官员,说明当时来华外国人很多,也说明我们有容乃大。”现今,蜿蜒徐行的驼队,已变为疾驰如电的高铁;九桅十二帆的宝船,也被大型集装箱货轮所取代。而承载着互信、互鉴、互利等理念的丝路精神经风沐雨,历久弥新。“‘一带一路’构想的本质就是继承和升华古丝路精神,创新区域合作模式。历史已经并仍将证明,这种和平发展的鲜明符号能引发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同制度、不同信仰、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凝聚力。”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李建民说。新丝路是开放之路。中国最西端,新疆喀什,50平方公里的经济开发区正在兴起。“向东,我们是内陆腹地;向西,我们却是开放前沿。伸开双臂,迎接西面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常亮说。与古丝路相比,“一带一路”辐射更广,延展更深,市场更大,将构筑新一轮开放的“一体两翼”,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以开放倒逼东部转型和西部大开发,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搭建新舞台。

  新丝路是发展之路。发展是亚欧人民的普遍诉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素禀赋各异,发展水平不一,经济不平衡凸显,例如,中亚五国加我国西北五省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一个山东省。确保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是每个沿线国家的战略目标。借助“一带一路”,该区域成为各国利益共享地带,将政治关系、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优势,整合域内资源,拓宽发展空间,缩小地区差距,造福沿途人民。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专家史育龙举例:“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2013年达4436亿美元,到2020年将翻番至1万亿美元,这是多么诱人的‘蛋糕’!”新丝路是和平之路。新丝路的题中之义,恰如丝绸一般柔美。中国梦是和平、友善的梦,中华民族血液里没有掠侵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许多土耳其人仍将中国亲昵地称作“古代亲戚”。古丝路上的中国,从未图谋领土扩张和霸权;开拓新丝路的中国,明确表示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提出“一带一路”,绝非抢资源夺市场,而是强化各方合作;绝无“中国威胁”,而是倡导对话和平,坚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构筑多元共生、包容共进的区域环境。

  新丝路是共赢之路。“既要让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一带一路”不仅是中国自身的战略构想,更是沿线各国的共同事业。新丝路与土库曼斯坦的“强盛富民”目标对接,与哈萨克斯坦的“2050年发展战略”呼应,与乌兹别克斯坦的“福利与繁荣年”规划共振,与吉尔吉斯斯坦的“国家稳定发展战略”交汇……商务部政研室主任沈丹阳认为:“沿线国家比较优势差异明显,互补性很强,新丝路将促进区域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把经济互补性转为发展推动力,产生叠加效应,让亚欧两大洲人员、企业、资金、技术活起来、火起来。”

  新丝路是安全之路。中亚向来是“三股势力”汇聚之地。建设新丝路,以经济合作带动安全合作,有利于从根本上铲除“三股势力”、贩毒、跨国有组织犯罪的生存土壤,不断改善地区安全环境,为应对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创造条件。新丝路也将化解能源领域的“马六甲困局”,保障相关国家的能源安全。

  新丝路是融合之路。古丝路是国与国、人与人交往的结晶,从中国丝绸、茶叶、瓷器和四大发明,到西域香料、珠宝、医药、汗血马,它们连通的不只是商品贸易,更是东西方两大文明。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交融而丰富,“一带一路”超越国度,跨越时空,“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使文化的传播、文明的交融愈益深广,拉紧友谊纽带,增进理解互信。

 

6、2015年:“一带一路”走向实质进展

华夏经纬网   2015-03-19

  2015年,“一带一路”战略将从顶层设计和规划走向逐步落实,蓝图将徐徐展开,为实体经济注入新活力,拉动内需,扩大对外投资……

  交通大布局即将延伸。2014年12月26日,兰新、贵广和南广三条高铁同时开通运营,丰富了我国的高速铁路网,贯通了“一带一路”思路。2014年1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位于宁夏、甘肃、安徽、新疆、内蒙古等地的公路建设项目。2014年11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大量中西部地区的机场和铁路建设项目。

  为“一带一路”走出去服务,交通是首要任务。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杨传堂在2015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表示,2015年将认真梳理“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规划中的重大项目并率先启动。

  丝路基金也将尘埃落定。2014年12月底有消息称,丝路基金已经设立。外汇储备将大额出资,投资丝路沿线国家的基础建设和互联互通。国家外汇管理局总经济师、储备管理司司长黄国波透露,丝路基金并非援助性的“马歇尔计划”,股权投资更有真实资产作支撑。丝路基金将善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当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及国际多边机构的影响力,将有利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同时实现我国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

  与此同时,央行也表态认为,丝路基金将有利于加快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目前,中国已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或组织签署了一系列协定。中国与多国互签的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与印度、孟加拉国等签订的亚太贸易协定等。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进一步便利化,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金融合作将更为紧密。

  开启产能合作打开了新思路。2014年12月25日至26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与哈萨克斯坦投资和发展部部长阿?伊谢克舍夫在北京共同举行中哈产能合作第一次对话。经过磋商,双方签署了《会议纪要》,初步确定了16个早期收获项目和63个前景项目清单,涉及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能源、电力、矿业、化工等领域。双方商定将抓紧工作,继续磋商,敲定项目清单,探讨合作模式,争取在2015年3月哈萨克斯坦总理来访时见证签署中哈产能合作框架协议和一批企业间协议。

 

7、一带一路”战略背后的国家意志

经济观察网   2015.3.1

  2014年11月6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召开了第八次会议,国家主席与该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了会议,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在11月8日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习近平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与互联互通有关的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又据最近媒体报道,“一带一路”规划已经获批即将正式出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倡议,是习近平访问中亚四国期间的2013年9月7日,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中提出的。同年10月,习近平又在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提出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之后,有关“一带一路”的倡议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与热议。

  从中央财政领导小组专门讨论“一带一路”,进行顶层设计开始,标志着“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从构想转向具体推行务实合作阶段 。因此,我认为应该对一些重要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其中涉及的问题甚多,但首先要弄清楚提出该战略构想的国内外背景,中国意欲何在。本文就此问题作一些分析。

  从国际背景来看,“一带一路”构想符合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要求。金融危机后,特别是近几年,欧美等发达国家掀起了新一轮区域经济合作浪潮。就以与中国相关联的周边国家来看,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也已提出了很多战略设想,如美国提出的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协定(TPP)与希拉里2011年9月提出的绕开中国的“新丝绸之路战略”;俄罗斯倡导的“欧亚经济联盟”、“跨欧亚发展带”、与“北方海上之路”;蒙古国提出“草原丝绸之路”等等。另外,亚太地区的自贸区与各种形式的经济圈等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也都在发展。在上述情况下,“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一项十分及时的大战略。

  从国际经济合作与战略视角来考虑,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有两个重要问题是十分值得我们思考与着力硏究的。

  一是在努力建立自贸区的同时,要积极推进共建交通基础设施的战略,形成四通八达的基础设施大通道网络。实施这个战略的有利因素是我国有充足的资金,有相关基础性的技术,如高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这些方面都有迫切需要。

  二是作为海洋大国的中国,要为建立海洋新秩序作出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应起到主导作用。换言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要使其服务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海上丝绸之路在建设过程中,应建立起多元化的合作机制:如维护海上运输的安全机制;自贸区的合作机制等等。

  从国内背景来看,“一带一路”的建设,是我国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一项重大政策。

  2013年11月12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指出:“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一带一路”建设对推进我们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意义表现在:

  第一,适应对外开放格局调整趋势的要求。过去较长一个时期,中国的对外开放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今后中国仍会坚持扩大沿海地区的开放。随着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的战略,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开放步伐也需要加快。与此同时,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开放的北移趋势也已十分明显,越来越多的人提出,应该形成西北、成多层次、全方位、多边的开放格局。

  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中国沿边地区,特别是西北、东北三省,新疆与内蒙对外经济活动取得了很大发展。因此,在开放北移,实行沿海发展战略同时,辅之以沿边发展战略时,首先要考虑以上省区的开放。

  第二,从沿边战略来看亚太地区的重要性。中国西北、东北三省,在实行沿边发展战略,加速对外开放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其自身的优势,积极地加强与亚太地区各国的合作。这样,既可加速沿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又可对推动亚太地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一带”主要涉及的省份有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重庆、四川、云南与广西等西部9省区,内蒙古自治区也可算入“一带”范围。考虑到东北三省特别是黑龙江省与俄东部地区有密切的经济合作关系,加上西伯利亚大铁路建设等关系,也是“一带”的重要沿线地区。“一路”主要涉及江苏、浙江、广东、福建、海南等东部5省。

  第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中国寻觅新的经济增长点与实现从引进来到引进来走出去并重的重大政策的转变。从当今与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经济环境看,中国经济不可能像以前一个时期处于高速增长状态,增速放缓会是新常态,但是,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

  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调整经济结构;另一方面就要通过强化实施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扩大对外经济合作,努力推进走出去政策,通过输出过剩产能等,实现我国经济从整体上完成一次新的转型升级。“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规划如能顺利实施,就可以大大促进上述转型升级的实现。特别要指出的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口总数达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与29%。沿线大多数是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它们普遍处于发展的上升期,因此,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规划实施,有利于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可能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极。对中国来说,扩大对外经贸合作空间,也有利于中国经济的稳增长。

  第四,从安全因素考虑,“海上丝绸之路”的实施,有利于我国减少对南中国海与马六甲海峡的依赖,从而会降低风险程度,在这之前,中国对外贸易运输60%以上、能源进口运输90%以上需经过马六甲海峡。“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新疆地区稳定。解决新疆地区长治久安,除了对恐怖分子严厉打击外,从根本来说要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减少失业。另外,还应看到,东、西部地区平衡发展对国家安全与稳定的重要性。1990年到2000年,东、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由上世纪80年代的2.16倍扩大到2000年的3.11倍,2005年继续扩大到3.64倍,2008年为4.32倍,2012年为3.77倍。目前,在全国4万亿美元的出口总额中,东部8省区占85%,中西部地区仅占15%;在全国引进的1200亿--1300亿美元外资中,东部地区占1000多亿美元,中西部地区仅占200亿--300亿美元。(参见《国际石油经济》,2014年,第11期第1-2页)“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距。简而言之,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的背景来看,体现了中国三大战略思想:适应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新变化,从长远考虑培育与提升我国国际地位与影响力,以及新的竞争优势;成为新时期中国对外经济外交的重要平台,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与对外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新一轮全方位开放格局。

 

8、投资“一带一路”找准项目很关键

百度   2015.1

  一方面,通过互联互通,中国优势产业有望为亚洲各国提供服务,这也有利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另一方面,在我国逐步放开境外投资限制后,丝路基金的推出或将引领更多国内民间资本,通过海外投资收获发展红利。

  在相继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后,11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与互联互通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而在此前的10月24日,21个国家共同成立1000亿美元法定资本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

  “丝绸之路首先得要有路,有路才能人畅其行、物畅其流。”习近平指出,中方高度重视联通中国和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老挝、柬埔寨、蒙古国、塔吉克斯坦等邻国的铁路、公路项目,将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优先部署。

  我国出资400亿元设立丝路基金,也更让国内外资本嗅到了机会。社会资本通过各种渠道表示对投资前景的看好,并且期待丝路基金相关细则能够尽快落地,为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开设渠道……
社会资本热捧“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给中国股民带来了“礼包”:近些日子,一向表现平平的铁路基建板块人气爆棚,政策面不断传来的利好,也让各大券商分析师们纷纷拿出了“看多”报告。券商们普遍认为,“一带一路”的规划实施以及中国走出去战略都指向了一种结论,即中国公司将在海外建设更多的基础设施,包括港口、铁路、公路以及能源通道等,受此影响,不仅整体基建板块都要迎来机会,那些已经拥有大量海外基建业务的上市公司更是被投资者视为直接受益者。还有人士预计,随着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及中国对亚洲基建融资的支持,未来国内建筑企业在中亚、南亚地区获取订单的能力将逐渐增强,在国际订单竞争中,大型建筑央企优势明显,中国交建、中国建筑、中国电建、中国中铁、中国铁建或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一些投资者表示,目前最该做的就是选准热门板块内的热门公司,搭上企业出海发展这趟顺风车。另有私募基金人士表示,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在国内相关股票上的加仓,更期待能够跟随“丝路基金”一起出海投资。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说明我国已经开创了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进一步扩大了开放视野。在‘一带一路’的引领下,我国通过设立丝路基金和亚投行并率先注资等方式,有效引导国内外资金和相关产业,完善‘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既支持了企业和资金的‘走出去’,也将通过投资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行监事、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前总裁梅兴保这样表示。

  他同时表示,“一带一路”所涉及的国家中,不少国家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整体存在基础设施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从陆地来说,不少铁轨轨道宽度都不一样,比如俄罗斯的铁道比我国的要宽,越南的比我国的要窄,火车开到另一个国家必须变轨。货物在沿途要装卸多次,增加了运输成本,而要实现互联互通,就需要有统一的基础设施标准;从公路设施上看,丝绸之路沿途配套设施也不齐备,很多地方没有加油站;从海上丝绸之路来看,港口设施也参差不齐。要改变这些状况,不能靠一个企业和一个国家,要靠沿途所有国家地区携手努力。“当前,中国发起设立基金,牵头做这件事,其他国家也会陆续跟进。”梅兴保这样表示。

  他同时表示,在互联互通大背景下,中国企业既要着眼国内市场,又要兼顾国外市场,“当前,国内确实有一些过剩产能,但对于亚洲很多国家而言,这些产能可以完善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同时,一些国家拥有很好的矿产资源,我们的企业只需带着技术过去,便可就地取材。而企业通过海外项目赚回来的钱,也将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当前,我国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应该密切关注‘一带一路’所涉及国家和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动向,同时要关注我国在这些地区的经济贸易及相关情况,以及中国金融机构在当地发展的情况,为‘走出去’拿项目做好准备。”资料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这些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开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广阔。根据亚洲开发银行最新数据估算,这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未来10年间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7300亿美元。在梅兴保看来,中国通过国家设立丝路基金,也将促进亚洲资本的互联互通。“资金走出去,到国外投资搞基础设施建设,也是要产生效益的。当前,丝路基金的顶层设计已经启动,而落实需要一个过程,民营资本应密切关注所涉及国家的相关项目,我国相关部门也要抓紧启动细则设计,着手成立丝路基金管理公司,要为社会资本进入提供渠道。400亿美元的额度在启动之初不会全部投入,应该根据项目逐步到位,因此考察、评估并确定出重点项目是个核心内容。”“一方面,通过互联互通,中国优势产业有望为亚洲各国提供服务,这也有利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另一方面,在我国逐步放开境外投资限制后,丝路基金的推出或将引领更多国内民间资本,通过海外投资收获发展红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这样表示。他看好民间资本在项目选择上的能力,“相对于公募基金,民间资本的逐利性更强,因此所做的决定会更为理性。”鲁政委所提到的逐步放开境外投资限制,指的是在过去几个月,国家发改委为提高境外投资便利度而连续出台的多项措施。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对一般境外投资项目实行备案制;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境外投资项目申请报告示范大纲、境外投资项目备案申报文件和申请表格式,以及境外收购或竞标项目信息报告报送函和信息报告格式等;10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次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会议明确除少数另有规定外,境外投资项目一律取消核准。“从核准改为备案,中国投资人境外投资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鲁政委表示。而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司长顾大伟此前在“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4年)”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今年全年中国对境外的投资可能要超过或者接近1200亿美元,这个数字可能会接近或超过境外对中国内地的投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则认为,现在国内产能过剩,很多社会资金没有合适的投资领域,这些可以跟着国家战略参与丝路基金。另外,类似保险公司、社保基金这类机构投资者,对投资回报要求不太高,适合长期投资,也可参与。德意志银行全球策略师桑杰夫?桑亚尔日前预计,在庞大并且长期的经常账户盈余驱动下,未来中国的角色将由“世界工厂”转换成“世界投资人”,而世界如何吸收来自中国的巨额经常账户余额,将决定下一轮经济扩张的态势。

 

9、商务部:用好“丝路基金”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经济网     2014年12月16日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6日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今天上午在发布会上回答记者关于“一带一路”提问时说,要用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启动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尽快取得早期收获成果。

  沈丹阳称,“一带一路”是我国重大战略部署,商务部作为负责国内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国务院组成部门,一直积极加强国内外协调,努力发挥经贸合作的基础和先导作用,不断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促进区域经济融合和共同繁荣。沈丹阳谈到,商务部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已经在做和接下来要做的工作主要是五个方面:

  首先,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正在抓紧制定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经贸合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充分利用现有合作机制加强对外协调。

  其次,我们将通过各种经贸合作形式,推动交通、能源、通信等互联互通水平的提升,构建覆盖各国的基础设施网络。

  第三,引导企业加大对沿线国家投资力度,建设一批产业园区,打造分工协作、共同受益的产业链、经济带。

  第四,进一步提高和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使我国和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往来更加便利、利益更加融合。

  第五,要用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启动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尽快取得早期收获成果。

 

10、中国丝绸之路的政策工具

百度    2015-01-27

  设置规模大于"世界银行"资本额的"丝绸之路基金",以及等量规模的"丝绸之路战略投资基金"为配套。可考虑设置中国主导的全球发展智库,并协助各区域的领头羊国家设置协作智库,建立完整的智库跨国合作网络。可考虑建立一个面向所有发展中国家的"跨国人才培训机制"。 2008年开始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既是全球性经济结构失衡的结果,也继续恶化着全球经济结构。全球经济到今天并没有恢复过来,很多经济体仍然处于低迷停滞的状态。另一方面,尽管中国经济也进入了"新常态",即中速发展阶段,但这只是对中国自己过去的高速发展而言--和世界上其他经济体相比,中国的发展仍然是高速的。实际上,在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10万亿美元之后,很难再有过去那样的高速发展。保持中速增长,仍然可以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所积累的发展经验及其发展能力,已经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历史机遇,来实行全球经济再平衡战略。可以预见,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丝绸之路会成为这一战略的主要推动力,也是中国可持续和平崛起战略的重要而可行的"抓手"。但是,丝绸之路不能仅仅停留在宏观的设想,口号式的政策更是不可行。丝绸之路要成功,中国既要搞清楚要做什么,更要搞清楚怎么做。没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政策工具,丝绸之路很可能只是纸上谈兵。这方面,中国已经有很多经验教训了。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内部改革还是外交事务,很多政策都仅停留在口号阶段,从来就没有通过政策工具转变成为现实。丝绸之路的策略可以从多方面来探讨。从今天的情况来说,至少需要考虑如下这些方面的因素。

  第一,中国需要以丝绸之路为契机,全面发掘中国与广大新兴市场国家之间潜在互补互利机会,全面深化与新兴市场国家及区域经济体之间经济贸易、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合作关系。

  第二,有效运用中国在资金、市场、技术、产能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全面分享中国在改革开放实践过程中,所积累的市场与政府两手并用的独特发展经验,为协助发展中国家克服在推进经济发展,以及区域经济整合过程中面临的结构性难题,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第三,全面提高中国企业的跨国营运能力,全面打造中国企业的海外经贸据点与生产基地,针对严重产能过剩与那些在国内市场已不具经济效益的产业,进行有秩序的"走出去",实现对外移转。

  第四,在全面推进绿能产业、整治环保污染、建设低碳城市与智慧型城市的过程中,积极引导拥有先进技术的欧、美、日跨国企业参与投资与提供设备,让这些跨国企业有机会分享中国城镇建设及经济增长的红利,也刺激国内企业进行产业升级。

  第五,在"和平发展"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包容、尊重与发展"的新政策概念,系统整合中国传统的"和而不同"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代的"不干预政策"和西方的文化多元主义等理念,形成中国特有的普遍价值观,有别于大英帝国的"自由贸易"和美国的"自由民主"政策概念,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崛起,塑造国际文化软实力。

  多管齐下的政策手段,同样,政策工具也是可以从多方面加以探讨的。目前来看,中国至少可以考虑如下手段。

  第一,设置规模大于"世界银行"资本额的"丝绸之路基金",以及等量规模的"丝绸之路战略投资基金"为配套,前者为回收期长且具有明显外部经济效益的大型基础建设,或跨国基础建设网路项目,提供长期性低率融资;后者为大型基础建设所带动的产业投资、自然资源开发、公用事业投资、开发区或造镇计划、以及其他有投资效益的产业合作项目,进行风险投资与战略投资。战略投资基金,同时可以为中国企业取得关键技术与市场通路的国外并购融资,为中国企业整厂输出,与产业供应链整体输出,提供多元融资配套服务。战略性投资基金要扮演政府投资基金的领头羊作用,发挥杠杆作用,带动民间资本与国际游资的汇合,让市场与政府两手都发挥作用。这方面,中国已经设立了一个400亿美元的"丝绸之路基金",走出了重要的一步。正在启动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也可以是这个工具的有机部分。

  第二,可考虑设置中国主导的全球发展智库,并协助各区域的领头羊国家设置协作智库,建立完整的智库跨国合作网络。这些智库协助本国政府,为全球多边体制与国际经济秩序的改革、区域多边合作体制的设计,进行顶层设计,并为加速丝绸经济带区域整合与双边经济合作,提供政策规划与方案评估。智库也可设置附属咨询顾问机构,为各国政府、融资机构或战略投资人,提供项目评估与可行性评估咨询服务。改革中国国内体制内智库,以便克服所面临的制度制约,也可以考虑利用和强化国内的民间智库的功能。更为重要的是,智库也需要随着丝绸之路走出去。所有国内智库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缺乏和国外智库的全面交流,进入不了国际的"政策市场"。因此,可以考量在那些作为世界信息集散地和交流中心的关键国家,设立一些能够发挥重大国际影响力的智库。这方面,可以学习二战之后美国的做法。通过各种途径,美国能够对欧洲等国的智库发挥重大的影响力,同时美国本身的智库(例如兰德公司)也走向了世界。

 

11、一带一路”带来发展机遇 那些行业受益?

财经日报         2015-03-03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新的国际战略框架,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多重发展机遇。其战略愿景可分为远近两大层次:近期着眼于“基建互通、金融互通、产业对接、资源引入”,远期则致力于“商贸文化互通、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共同繁荣”。基于以上分析框架梳理,“一带一路”战略给国内产业发展将带来五大主题机遇:

  一、“通路通航”主题:包括交通运输业(港口、公路、铁路、物流),铁路建设与相关设备,航空服务、设备、整机生产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交通运输是优先发展领域,以加快提升我国与周边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水平,并形成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

  交通运输业(港口、公路、铁路、物流)将率先直接受益于亚欧交通运输大通道的建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将加快推进公路、铁路、民航、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的互联互通,吞吐量将明显提升。连云港至鹿特丹港连通的新欧亚大陆桥,将强化其在国际陆路运输中的骨干作用。中国也将全力打造与我国第三大贸易合作伙伴——东盟地区的海陆空综合交通方式:海上——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临海港口城市串连起来;内河——中国出资澜沧江-湄公河河道建设,打造黄金水道;公路——南(宁)曼(谷)、昆(明)曼(谷)公路已经开通,东南亚正在形成两横两纵的公路通道;铁路——中国计划以昆明和南宁为起点,建设泛东南亚铁路联系东南亚陆路国家。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走出去”,也将带动铁路建设与相关设备,航空服务、设备及整机生产等产业增长。

  中国的港口有着丰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经验,铁路建设“走出去”给其他基础设施类公司走出去提供了良好样板。同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东南亚及南亚国家存在强烈的建设大港口的需求,这些领域的优质企业存在建设和运营“走出去”的良好前景。尤其是在铁路建设方面,突破国家界限的“欧亚铁路网计划”,也会刺激铁路建设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意向的铁路工程已达到0.5万公里,和欧亚铁路网的8.1万公里规划目标相比还有巨大空间。

  二、“基础设施产业链”主题:包含建筑业(建筑及基础设施工程),装备制造业(设备及配套类装备制造),基建材料(钢铁、建材、有色等)。

  从需求端来看,“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无论是从国内需求或是未来区域经济合作的角度分析,这些国家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均极其旺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由于财政紧张的原因,基建投资支出不足,普遍呈现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人均GDP、人均公路里程、人均铁路里程等指标均远低于我国,亚洲和非洲的沿线国家较中国分别有10%和20%的城镇化提升空间,而中国在自身城镇化过程中累积的大量经验和产品、服务能力可以对外输出。从国内来看,西北部各省区铁路、公路及高速公路密度在全国均排在后面,新疆、青海、甘肃在倒数5位之中,宁夏、陕西居于中后段水平,为实现“一带一路”各国间的基建对接,中国西北部的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网络等基建领域投资很有空间。

  从供给端来看,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台阶,我国建筑业及制造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日趋严重,“基建输出”能够大幅缓解我国建筑业、制造业的产品需求压力。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大背景下,我国参与设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很大程度上表明了我国加大对外开展基建投资业务的战略构想。

  根据总体基建投入约占GDP的5%估算,“一带一路”沿线对基建的需求或达到每年1.05万亿美元,而中国对外承包完成额2013年仅为0.14万亿美元,仅占其中的13%。主观意愿和客观条件形成合力,未来我国建筑业和制造业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将大幅加快,海外市场广阔的产业扩张前景将逐渐打开。

  在“一帶一路”的战略政策支持下,对外工程承包施工企业“走出去”能形成较大的出口拉动,有效对冲国内需求端的下滑,从而带动整个“基础设施产业链”。

  目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也面临艰难转型,全球贸易环境不佳,追求出口增长容易引起诸多摩擦和矛盾,而对外投资更容易被接受,用对外投资启动外需是比出口更好的选择。利用施工企业输出方式,能带动国内设计、咨询、制造、材料、劳务、金融、保险、服务等多行业的输出,对冲国内需求端下滑。不同于外贸出口通常的低成本和低附加值,施工企业“走出去”方式有效带动的是中国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如机电产品,符合国家产业升级的目标。

  三、“能源建设”主题:包括中国油气进口的管道建设相关产业,电站建设、电力设备等。拓展稳定的油气资源进口途径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目标。近几年我国对油气资源的需求在快速增加,但我国的油气资源进口主要通过马六甲海峡的海陆运输,获取途径较为单一,能源安全较易受到威胁,拓展新的油气资源进口途径十分紧迫。“能源建设”主题之下,构建中国陆上的能源大通道战略,将直接利好中国油气进口的管道建设相关产业。与新疆接壤的中亚国家油气资源极为丰富,是仅次于中东的第二个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目前我国从中亚及俄罗斯进口的石油量占比仍偏低,天然气近几年从中亚的进口量在不断攀升。随着天然气的普及,国内需求量的快速增长,通过新疆从中亚的进口量仍将持续增加。未来,为满足新增进口量的输送需求,新疆将建设多条能源管道,构建中国陆上的能源大通道。配套的输油管道、天然气的输送管道、电网以及道路运输等,这些领域必然迎来进一步的利好。需求面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的电力消费水平极低,发展空间巨大。根据2013年的电力消费统计数据来看,“一带一路”沿线非OECD国家的人均年电力消费量仅约1655.52KWH,而同期OECD国家的人均年电力消费量约为7579.49KWH,前者仅为后者的21.84%。因此单从电力消费角度来看,“一带一路”沿线的非OECD国家的未来电力消费水平将会有极大的增长空间,伴随着电力消费量的增加,必然会带动这些国家的电力投资,从而带来巨大的电气设备需求。由于这些国家国内制造业比较薄弱,“一带一路”所涉及的主要国家电气设备严重依赖进口。上述国家的总体进口比例约为56.73%,按照此比例并且结合“一带一路”涉及地区的未来投资趋势计算可以得出,在2014~2020年期间,“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非OECD国家大约有年均1396.06亿美元或更多的电气设备进口需求,今后我国的电力企业有可能会分享这个巨大的海外市场。供给面来看,现阶段我国电气设备的产能明显过剩。2013年,我国发电设备产量约1.2亿千瓦,约占全球总量的60%,而我国的年均装机水平只有5000万~6000万千瓦,产能严重过剩,因此我国的电气设备企业有“出海”消化这些产能的迫切要求。我国电气设备的技术水平在诸多领域都已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具备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目前我国的水电项目及设备在国际上是极具竞争力的,全球的水电工程中约有80%是中国企业建设的。在光伏市场方面,我国的太阳能电池产品的转换率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并且出口组件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0%。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渐展开,我国电气设备走出去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我国的电气设备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非OECD国家市场上占有40%左右的市场份额应该是可期的。照此比例计算,我国电气设备企业2014~2020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总额将可能达到984.35亿美元/年左右,这将使我国的电气设备企业大幅受益。

  四、“通商文化”主题:商贸与文化旅游产业。

  长期来看,道路连通、贸易连通中同样伴随着文化沟通,“丝绸之路”自古是文化交会的体现,其交流合作的内容涵盖了文化、旅游、教育等人文活动。培育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可以积极推进特色服务贸易,发展现代服务贸易。人员的流动还会加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特殊旅游产品、文化产品、民俗风情、旅游线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发展,旅游企业可以开展旅游管理协作、旅游业务合作、旅游包机航线、旅游投资贸易、旅游服务采购。从政策支持方面来看,文化旅游产业也将伴随着“一带一路”整体战略的推进而迎来新的增长空间。

  五、“信息产业”主题:抓住各国经济的数字化趋势,加快我国信息产品和服务走出去。

  “互联互通”是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由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组成,还包括互联网、通讯网、物联网等通信基础设施。“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深度互通会对信息基建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对中国通信行业特别是像华为、中兴和信威等已经成功“走出去”的通信基础设施提供商,构成重大利好。

  中国通信设备产业作为“走出去”战略的先行者,在全球五大电信系统设备厂商中已占据两席,华为的销售收入已超过爱立信跃居第一。目前华为海外收入占比已超70%,中兴海外收入占比达到50%,烽火通信也有10%的收入来自海外。中国电信系统设备厂商的全球竞争力,为落实“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的通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回想中国企业的第一轮“走出去”,华为、中兴和信威等公司受益于国务院扶持优势装备出口的优惠政策,相继获得国家开发银行数百亿元规模的买方信贷融资支持,从而在非洲、拉美、东欧等新兴国家市场拓展中占据优势;现在中国企业迎来了第二轮“走出去”的战略机遇,一方面,全球经济的数字化趋势意味着“一带一路”国家存在持续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长空间;另一方面,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融资机构必会积极对海外信息基础设施进行融资。中兴、华为等已实施“走出去”战略并取得良好海外布局的排头兵,以及ICT领域其他已经开始海外拓展的公司,都将迎来重大产业机遇。

  六、自贸区建设主题:除产业迎来发展机遇外,自贸区战略也将和“一带一路”战略产生良性互动。

  “一带一路”规划将以推动建设自贸园区或港区的形式推动经济走廊建设,目前中国正在推进一系列自贸区谈判,逐步构建辐射“一带一路”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一带一路”与自贸区建设是“一体两面,相互配套”的关系,将共同构成我国新对外开放格局,前者侧重以基础设施为先导促进沿线经济体互联互通,后者则以降低贸易门槛、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域内经济一体化为主要内容。“一带一路”战略与国内自贸区的连接互动关系如下:

  1.自贸区是“一带一路”新开放格局下先行先试的载体。推动沿线地区发展港口经济和自由贸易园(港)区,为建设“一带一路”提供先行先试的载体。“一带一路”的持续发展需要若干沿路港口经济区作为支撑。我国要用好自由贸易园(港)区这一区域合作平台,加快沿线地区自由贸易园(港)区建设,着力消除现有开放领域当中体制机制障碍和壁垒,扩大市场准入,推动重点领域对外开放。

  首先要总结上海自贸区的宝贵经验,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进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同时,加快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等沿海、沿边省份推进自由贸易园(港)区建设。

  2.自贸区构成“一带一路”框架下内外联动的抓手。纵览我国各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规划方案,不难发现,建设各有侧重的自贸区是标准配置。“一带一路”主打开放型经济,自贸园区建设将成为“一带一路”内外联动的重要抓手,上海、天津、广东、福建“1+3”自贸区构建完成后,未来不排除会在中西部地区设立更多自贸区。

  上海自贸区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的切入点是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价值目标,建立健全适应开放型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规则相适应的经济运行机制。同时,促进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紧密结合的金融创新,包括扩大人民币的跨境使用、金融服务业更大程度的开放、金融市场 的建设等。

  以港口为枢纽,打通东北亚、东南亚,通过印度洋、南太平洋,连贯欧亚大陆。因此,加快建立广东、天津和福建自贸区,是加快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举措。广东自贸区的功能主要是加强粤港澳合作,带动珠三角地区发展,其起点相对较高,在高端服务方面有较多投资机会;天津自贸区的功能主要是面对东北亚市场,航运、金融租赁有较强优势;福建自贸区则主要发展台海贸易,在与我国台湾企业开展深入交流、合作方面有优势。

  3.自贸区建设和“一带一路”战略的互动构成深化改革的动力。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中国的自贸区战略不仅要在国内建设以上海自贸区为代表的若干个自贸区,为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尝试、总结经验的机会,而且要与当前和未来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在贸易、投资等领域建立自贸区,为经贸合作伙伴增强双边经贸活动能力、提升资源跨境配置效率提供更为重要的平台。

  从新设自贸区的优势,我们不难看出,以开放倒逼简政放权改革的战略,更是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更大范围改革的起点,这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经由国内自贸园区和国际自由贸易区建设,“一带一路”战略将获得更加坚实的支撑。

 

12、大力发展陆桥运输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连云港日报 2015-02-12

  我市在对接落实国家“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大背景下,被赋予了服务国家构筑全方位开放格局、提升江苏经济整体竞争力和推进连云港新一轮开发开放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使命,受到了国际、国内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为我省特别是我市发展国际航运经济、加快开发开放步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长期以来,在铁路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亚欧大陆桥运输业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通过铁路过境集装箱运输业务,在日韩、东南亚、北美等国家和地区与中亚国家之间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贸易和运输关系,打响了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贸易的品牌。2010年以来,连云港的新亚欧大陆桥运输份额虽然下降,但是运量依然列全国沿海及内陆口岸最高,2014年实现新亚欧大陆桥运量9.5万标箱,总体上处于全国陆桥运输行业的前列。“十二五”期间,亚欧大陆桥过境运输总量达62.7万标箱,年均增长54.9%。成为中铁总所有开行集装箱铁海联运站点中运距最长、运量最稳、效益最好的精品班列。这既是大陆桥运输企业多年努力的结果,更是铁路部门和相关涉桥单位大力支持的结果。

  中国铁路总公司从2014年12月10日开始,安排了19列中欧班列运行线,同时安排了15列中亚班列运行线、28列铁水联运集装箱快运列车运行线。在此之前,西安“长安号”、重庆“渝新欧”、武汉“汉新欧”、郑州“郑新欧”都已相继开通了直达中亚、欧洲的班列。2014年12月10日,新亚欧大陆桥重要节点城市,甘肃省武威市首次开通经新疆至中亚的国际货物班列。现在,连云港的货源都在走西安、武威的中亚班列。这些班列的开通,对连云港大陆桥运输形势和运输格局带来了严重影响和挑战。加之影响连云港大陆桥运输的重要外部因素是俄罗斯中亚等国家经济、政策环境多变,货币贬值,以及第一亚欧大陆桥东方港对陆桥货物竞争力加强等,直接导致连云港大陆桥运量下滑的还是沿海港口间和内陆城市口岸间的竞争和铁路政策的不倾斜,这些必将影响陆桥运输客户的信心,严重损害大陆桥运输品牌形象。鉴于以上情况,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大对口岸大陆桥运输的支持力度。为此建议:

  一、从国家层面协调哈萨克斯坦,中哈共同给予中哈通道运输政策支持。中哈连云港物流基地是中哈两国元首见证的第一个“丝绸之路经济带”落地项目,加快中哈通道铁路运输能力建设势在必行。建议中哈两国在连云港直达阿拉木图班列上给予运费补贴。

  二、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加快提升陆桥通道铁路运输能力。新亚欧大陆桥的综合输送能力不足是制约西部经济发展和新亚欧大陆桥国际大通道运输发展的主要障碍,建议国家应尽快制定新亚欧大陆桥长期发展规划,在政策、投资等方面给予特别支持,保证在较短的时期使新亚欧大陆桥的运力能有超前发展。鼓励更多投资者积极参与新亚欧大陆桥的开发、建设和经营,使新亚欧大陆桥运输通道能够得到超前发展,加大班列开行密度、建设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办理站,推进关键节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内陆无水港建设、边境口岸换装能力提升等。

  三、建立新亚欧大陆桥铁路运输跟踪和口岸信息服务专门机构和制度。对新亚欧大陆桥沿线的运输货车和集装箱进行跟踪,构建有利于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数据资源互联互通,沟通和连接中国的海运、港口、铁路、口岸、物流企业等大陆桥运输部门的信息系统,使经营企业、客户能够依托公共信息系统获知集装箱或车辆的运行状况提高新亚欧大陆桥运输信息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四、加快完善新亚欧大陆桥运输协调机制,尽快建立综合性的国际协调机制。积极发挥大陆桥国际协调机制和国际陆桥运输行业组织的作用,促进沿新亚欧大陆桥各国运输企业、物流企业、换装站、客户加强配合,提高运输能力,保持陆桥运输通畅。

 

13、整合区域经济资源  串联形成经贸走廊

人民网      2014年12月29日

  听不到阵阵驼铃,看不到漫漫黄沙,取而代之的是纵横交错的高速铁路和公路,凌空飞翔的大型航空器,鸣笛起航的远洋轮船,四通八达的互联网络……一条传承古代丝绸之路精神的现代陆海新丝路——“一带一路”正在建设中。自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后,目前,一系列配套制度和资源正紧锣密鼓地落实,国际社会也积极响应。

  经济位次上升必然选择

  古代丝绸之路由当时富裕的中国开辟。今天,经济实力日益强大的中国再次打造这条新丝路。专家指出,建设这条世界跨度最大的经济走廊旨在从海陆空三维贯通中国东中西部以及亚太和欧洲两大经济圈,使圈内近6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未来沿线各国将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应对金融危机、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等方面优势互补,休戚与共,其整合辐射作用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说,中国现在的资本输出规模已经接近或是超出了我们引资的规模。中国而今是一个从资本到产能到人才各方面都需要走出去的国家。这是成为大国的必经之路,意义堪比加入世贸组织。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是一个兼具内外的战略选择。专家分析,从内部看,中国现在已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产业面临转型,存有过剩产能,但对有些基础设施建设欠缺和需要改善的国家而言,中国的过剩产能正是这些国家急需的。同时,中国有充足的外汇储备,用外汇作为拉动全球增长的资本金,通过资本输出带动消化过剩产能,是一项利人利己的好事。

  对外部而言,通过“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的有机串联,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使各国在更大的经济发展空间中获得自身的利益。

 

14、稳步推进“五通”建设

百度  2014.12

  习近平主席2013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首提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时,提出应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方式,指明了“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方向。业内人士指出,“五通”建设相辅相成,以政策沟通和道路联通为先导。

  思路明确,行动稳步推进。“一带一路”连续两年列为中国下年度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同时,在一年的时间中,还推出一系列配套制度和资源:今年4月,我国提出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设想;10月,亚洲21个国家签署了筹建亚投行的备忘录;11月在北京APEC峰会期间,中方宣布出资设立丝路基金。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4年前11个月,我国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106.1亿美元和80.5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2.3%和31.5%。

  据悉,商务部下一步将从五方面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抓紧制定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经贸合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推动交通、能源、通信等互联互通水平的提升,构建覆盖各国的基础设施网络;引导企业加大对沿线国家投资力度,建立一批产业园区;进一步提高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

  惠及四邻形成全球新高地

  “一带一路”得到周边国家积极响应。一年来,已经有沿线50多个国家积极响应参与,并愿同各自的发展战略相互对接。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个非常好的战略构想,能够促成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使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建立联系,共享不同的货物和产品,达到共赢。”巴基斯坦前总理肖卡特?阿齐兹表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所有人都全力支持的原因。”

  对于“一带一路”能给沿线国家带来的收益,中国人民大学相关课题组总结称,将为各国完善道路、油气管理、电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支持;多元化能源出口路线;促进国内商品市场的丰富,扩大对外贸易额;获得出海口,可以更有效地融入全球经济;形成改善国内投资环境的动力,以增加外来投资;进一步密切与外部世界尤其是与中国和欧洲国家之间的联系等。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六成,经济总量近三成,专家指出,无论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从应对金融危机、加快转型升级的角度来看,这条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走廊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何亚非说,“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积极参与21世纪全球治理和区域治理顶层设计,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体现。

 

15、“一带一路”给产业发展带来多重机遇

财经日报|     2015.3.3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新的国际战略框架,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多重发展机遇。其战略愿景可分为远近两大层次:近期着眼于“基建互通、金融互通、产业对接、资源引入”,远期则致力于“商贸文化互通、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共同繁荣”。基于以上分析框架梳理,“一带一路”战略给国内产业发展将带来五大主题机遇:

  一、“通路通航”主题:包括交通运输业(港口、公路、铁路、物流),铁路建设与相关设备,航空服务、设备、整机生产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交通运输是优先发展领域,以加快提升我国与周边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水平,并形成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

  交通运输业(港口、公路、铁路、物流)将率先直接受益于亚欧交通运输大通道的建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将加快推进公路、铁路、民航、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的互联互通,吞吐量将明显提升。连云港至鹿特丹港连通的新欧亚大陆桥,将强化其在国际陆路运输中的骨干作用。中国也将全力打造与我国第三大贸易合作伙伴—东盟地区的海陆空综合交通方式:海上—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临海港口城市串连起来;内河—中国出资澜沧江-湄公河河道建设,打造黄金水道;公路—南(宁)曼(谷)、昆(明)曼(谷)公路已经开通,东南亚正在形成两横两纵的公路通道;铁路—中国计划以昆明和南宁为起点,建设泛东南亚铁路联系东南亚陆路国家。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走出去”,也将带动铁路建设与相关设备,航空服务、设备及整机生产等产业增长。

  中国的港口有着丰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经验,铁路建设“走出去”给其他基础设施类公司走出去提供了良好样板。同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东南亚及南亚国家存在强烈的建设大港口的需求,这些领域的优质企业存在建设和运营“走出去”的良好前景。

  尤其是在铁路建设方面,突破国家界限的“欧亚铁路网计划”,也会刺激铁路建设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意向的铁路工程已达到0.5万公里,和欧亚铁路网的8.1万公里规划目标相比还有巨大空间。

  二、 “基础设施产业链”主题:包含建筑业(建筑及基础设施工程),装备制造业(设备及配套类装备制造),基建材料(钢铁、建材、有色等)。

  从需求端来看,“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无论是从国内需求或是未来区域经济合作的角度分析,这些国家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均极其旺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由于财政紧张的原因,基建投资支出不足,普遍呈现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人均GDP、人均公路里程、人均铁路里程等指标均远低于我国,亚洲和非洲的沿线国家较中国分别有10%和20%的城镇化提升空间,而中国在自身城镇化过程中累积的大量经验和产品、服务能力可以对外输出。从国内来看,西北部各省区铁路、公路及高速公路密度在全国均排在后面,新疆、青海、甘肃在倒数5位之中,宁夏、陕西居于中后段水平,为实现“一带一路”各国间的基建对接,中国西北部的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网络等基建领域投资很有空间。

  从供给端来看,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台阶,我国建筑业及制造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日趋严重,“基建输出”能够大幅缓解我国建筑业、制造业的产品需求压力。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大背景下,我国参与设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很大程度上表明了我国加大对外开展基建投资业务的战略构想。

  根据总体基建投入约占GDP的5%估算,“一带一路”沿线对基建的需求或达到每年1.05万亿美元,而中国对外承包完成额2013年仅为0.14万亿美元,仅占其中的13%。主观意愿和客观条件形成合力,未来我国建筑业和制造业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将大幅加快,海外市场广阔的产业扩张前景将逐渐打开。

  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政策支持下,对外工程承包施工企业“走出去”能形成较大的出口拉动,有效对冲国内需求端的下滑,从而带动整个“基础设施产业链”。

  目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也面临艰难转型,全球贸易环境不佳,追求出口增长容易引起诸多摩擦和矛盾,而对外投资更容易被接受,用对外投资启动外需是比出口更好的选择。利用施工企业输出方式,能带动国内设计、咨询、制造、材料、劳务、金融、保险、服务等多行业的输出,对冲国内需求端下滑。不同于外贸出口通常的低成本和低附加值,施工企业“走出去”方式有效带动的是中国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如机电产品,符合国家产业升级的目标。

  三、“能源建设”主题:包括中国油气进口的管道建设相关产业,电站建设、电力设备等。
拓展稳定的油气资源进口途径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目标。近几年我国对油气资源的需求在快速增加,但我国的油气资源进口主要通过马六甲海峡的海陆运输,获取途径较为单一,能源安全较易受到威胁,拓展新的油气资源进口途径十分紧迫。“能源建设”主题之下,构建中国陆上的能源大通道战略,将直接利好中国油气进口的管道建设相关产业。与新疆接壤的中亚国家油气资源极为丰富,是仅次于中东的第二个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目前我国从中亚及俄罗斯进口的石油量占比仍偏低,天然气近几年从中亚的进口量在不断攀升。随着天然气的普及,国内需求量的快速增长,通过新疆从中亚的进口量仍将持续增加。 未来,为满足新增进口量的输送需求,新疆将建设多条能源管道,构建中国陆上的能源大通道。配套的输油管道、天然气的输送管道、电网以及道路运输等,这些领域必然迎来进一步的利好。

  需求面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的电力消费水平极低,发展空间巨大。根据2013年的电力消费统计数据来看,“一带一路”沿线非OECD国家的人均年电力消费量仅约1655.52KWH,而同期OECD国家的人均年电力消费量约为7579.49KWH,前者仅为后者的21.84%。因此单从电力消费角度来看,“一带一路”沿线的非OECD国家的未来电力消费水平将会有极大的增长空间,伴随着电力消费量的增加,必然会带动这些国家的电力投资,从而带来巨大的电气设备需求。

  由于这些国家国内制造业比较薄弱,“一带一路”所涉及的主要国家电气设备严重依赖进口。上述国家的总体进口比例约为56.73%,按照此比例并且结合“一带一路”涉及地区的未来投资趋势计算可以得出,在2014~2020年期间,“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非OECD国家大约有年均1396.06亿美元或更多的电气设备进口需求,今后我国的电力企业有可能会分享这个巨大的海外市场。

  供给面来看,现阶段我国电气设备的产能明显过剩。2013年,我国发电设备产量约1.2亿千瓦,约占全球总量的60%,而我国的年均装机水平只有5000万~6000万千瓦,产能严重过剩,因此我国的电气设备企业有“出海”消化这些产能的迫切要求。

  我国电气设备的技术水平在诸多领域都已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具备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目前我国的水电项目及设备在国际上是极具竞争力的,全球的水电工程中约有80%是中国企业建设的。在光伏市场方面,我国的太阳能电池产品的转换率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并且出口组件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0%。

  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渐展开,我国电气设备走出去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我国的电气设备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非OECD国家市场上占有40%左右的市场份额应该是可期的。照此比例计算,我国电气设备企业2014~2020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总额将可能达到984.35亿美元/年左右,这将使我国的电气设备企业大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