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轻骑兵 推动理论宣讲时代化大众化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在于推动理论向实践转化。用文艺方式传播科学理论,推动理论宣讲时代化大众化,已成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进一步增强理论宣讲感染力影响力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九大以来,晋中市按照党中央和省委整体安排部署,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在创新方式方法上求突破,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实现了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他们坚持理论与文艺相融合,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组建起以本地乡土文艺人才群众演员为主体、以地方特色艺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文艺轻骑兵”宣讲团,用“地方戏”“百姓歌”讲“普通话”,用小情境实舞台讲大主题,通过生动活泼、接地气的艺术形式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感可见可行,推动了理论宣讲的时代化大众化传播。

  以“三个统筹”把导向,努力增强理论宣讲感染力

  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全省各地在理论宣讲全方位覆盖、分众化要求、深层次融入上虽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或多或少存在着宣讲形式使受众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听的时候很受鼓舞听完后却触动不大、在情感的持续性和行为的引导性上代入感不强等等欠缺。若能以深受群众欢迎的文艺演出为载体开展理论宣讲,就能更容易触动人们的“兴奋点”进而产生共鸣。“文艺轻骑兵”就是将丰富拓展学习领域形式与精心组织好集中宣讲一同安排部署,把文艺宣讲作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形式,把文艺队伍作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队伍,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总体部署,组织专门学习、组织作品创作、组建队伍演出,形成了党的创新理论多形式、多层次、立体式、分众化大宣讲格局。

  统筹创作,把握正确方向。做好主题文艺作品创作,是“文艺轻骑兵”开展宣讲活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理论骨干培训中,让理论宣讲骨干、创编人员一起学习、一起培训、一起讨论,精准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核心要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寻找创作主题和切入点,讨论设计一批与群众所思所想无缝对接的宣传宣讲主题;力求用文艺专长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着力点、落脚处与广大群众现实生活中关注的矛盾和问题结合起来,把言简意深的“书面语”变为易于理解的“歌词曲谱”,实现了思想理论表达形式的艺术转化;所选的文艺节目,充分运用太谷秧歌、昔阳拉话、左权开花调、介休干调秧歌、晋剧等本土艺术形式,使得理论不再抽象、政策不再深奥,既富有生活气息、又生动活泼。

  统筹实施,开展集中巡演。“文艺轻骑兵”坚持市级统筹、县为主体、单位指导的原则,采取统分结合的方式进行,既实现了广覆盖又做到了重基层。按照区域和层级划分组建了158支“文艺轻骑兵”队伍,演出足迹遍布农村、社区、学校、企业;集中巡演以文艺团体为骨干,以县和系统为单位,一县一系统演出两场,按照“六进”要求在社区、机关、学校、厂矿、农村、军营等进行巡演,打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基层的“最后一公里”。

  以“三性统一”接地气,努力增强理论宣讲影响力

  突出思想性,力求文艺作品对理论的诠释既“深”且“透”。运用文艺的形式开展理论宣讲,既为理论宣讲插上了文艺的翅膀,同时也为文艺创作找到了灵魂。为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清讲准,使宣传演出的节目政治正确、表现准确,“文艺轻骑兵”展示的作品都经过理论、文艺专家的评审、品评,从主题、内容、导向上进行严格把关,进一步提升了作品的引导力和影响力。如,小品《懒汉脱贫》、表演唱《第一书记到俺家》等有关精准脱贫的作品,让村民在观演中对党中央的扶贫政策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决心有了更深的认知和了解;干调秧歌剧《中国梦》、音乐快板《激情欢歌十九大》等文艺节目,歌颂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取得的伟大成就,也将新的战略部署、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清晰呈现,起到了鼓舞人、团结人、激励人的积极作用。

  突出艺术性,力求文艺作品对理论的转换既“准”且“活”。将理论成果、思想成果转化为艺术表现,既需要准确的理解也需要艺术的创造,既入得农家社区也登得会馆剧场。在基层的演出时,往往是音乐一响、嗓子一亮,群众就迅速地聚集了起来;演员与观众有问有答、有唱有和、有互动有协作,在轻松而热烈的气氛中,党的创新理论实现了广泛传播。如,左权县盲人宣传队,把党的好政策编写成唱词,用原生态的演唱方式直击人心;和顺县文艺爱好者和文化志愿者创作演出的表演唱《颂歌献给十九大》,浅显的唱词简单明了,群众听得懂、能领会、有感悟;昔阳县创作的表演唱《驻村干部到俺家》,朴实的唱词道出了扶贫干部和贫困群众的鱼水之情。

  突出观赏性,力求文艺作品对理论的呈现既“真”且“美”。好的作品有着直达人心的力量,也是实现宣传宣讲效果的根本,而好的表演则是将宣讲内容送达百姓心中的桥梁。为真正做到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文艺轻骑兵”着力增强表演的观赏性。在作品呈现中不断“推陈出新”,如戏曲联唱《晋中新时代》、秧歌表演唱《幸福晋中》,虽然都是传统的唱腔,但在演员妆容、服装上都做了改良,时装化的礼服、精致的妆容更易引发观众共鸣;在参与模式上“兼收并采”,始终坚持“群众演、演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原则,广大退休干部、企业职工、乡村艺人登上台来是演员、下得台去是群众,他们熟知群众的喜好和关切,表演亲切毫无距离感;在演出形式上“分合相间”,既有文艺宣传队的大巡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冲击力影响力俱佳;也有文艺宣传小分队的分散演出,街头巷尾,灵活机动,互动性亲和力实足。从乡村田园到居民社区,从机关大院到部队军营,从工厂车间到校园课堂,广大群众在载歌载舞、欢声笑语中了解、感悟、深化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更加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以“三方同向”求同心,努力增强理论宣讲凝聚力

  不断激发宣讲者的担当意识和主动作为,培育壮大了宣讲队伍。“文艺轻骑兵”始终遵循专业性和群众性、引领性和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专业队伍的骨干作用和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同编同创、同演同讲,理论宣讲和文艺宣讲相辅相成,文艺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互学互进,壮大的是队伍、创新的是形式、引导的是关注、收获的是人心,真正让群众在节目参与中既获得了愉悦也找到了自信和力量,潜藏在群众中的创造力和正能量不断被激发出来,真正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到了基层、热到了基层。

  不断增强群众的情感认同与践行意识,提升了宣讲效果。“文艺轻骑兵”注重将升华或浓缩的现实搬上舞台,将宏大的理论具象于不同的情境和载体中,将体系性的语言转化为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唱词曲谱、百姓故事,老百姓都能从中找到与自己密切相关的部分,扶贫攻坚、“三农”、城乡建设、民生保障等工作也都变得好理解、可参与,使群众在观赏文艺节目中了解了国家的各项大政方针,也真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不断创新理论工作的宣讲路径和组织方式,拓展了宣传格局。“文艺轻骑兵”让理论宣讲由原来的灌输式宣讲转变为体验式、参与式宣传,由过去的注重干部教育转变为向基层普通百姓聚焦,由宣传思想部门唱“独角戏”转变为多方联动的“大合唱”,将理论宣讲的一次传播转变为借助现代媒体的多次传播,实现了全域性的资源整合、跨领域的融合、跨部门的结合和跨区域的联合,构建起理论宣传的大格局。“文艺轻骑兵”把“讲道理”和“讲故事”结合起来,把“大政策”和“小实际”结合起来,把“官方话”和“地方话”结合起来,把“我来讲”和“大家演”结合起来,有效地提升了宣讲的实效性。

  作者: 杨茂林 任秀红(执笔人单位:分别系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中共晋中市委宣传部)

  山西日报 

  2018年0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