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发展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党对这个问题的重大判断,显现了党的文化自觉,以及对文化发展的高度重视。

  一、两个关键词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个关键词:新时代。新时代指的是中国已经迈入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对新时代的理解,必须放在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和实现历史使命视野中来领会。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有五个层面的界定:第一,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第二,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第三,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第四,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第五,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也就是说,新时代具有世界意义和价值。新时代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被写入党章,就是要以文化来凝聚人心、解决社会矛盾。

  中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意味着我们要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强”不仅是硬实力的表现,更是软实力的发挥;“强”要有精神上的吸引力和辐射力,要有文化自信、道德感召。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在新的历史方位,人们的需求由满足物质需求为主转向了满足精神文化需求为主。这就需要提供极为丰富的文化产品,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追求。其中需要文化产业发挥积极的先导作用。

  第二个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一直在探索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问题,从毛泽东为什么人的问题到邓小平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追问,直至我们迈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地回答了一系列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问题,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文化的地位非常重要。同时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写入党章,也有着深远的用意和战略的考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灵魂和底蕴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是我们自信的表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经济上的,更需要在文化方面有突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地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对它内涵的揭示。

  二、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回答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文化自信?在普遍意义上是指一个成熟的民族或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并在日常生活中被积极践行,其核心是价值观自信,由此对其文化的生命力饱含坚定的信念。正是文化自信促使我们从心理上、精神上深化了对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而从心悦诚服地去自愿认同。文化自信的实质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文化自信的根本。

  目前,文化领域和文化产业领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十分突出,这也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文化享受的质量。只有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兴盛才能彰显我们的文化自信,才能增强每个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才能使文化自信发自内心地洋溢在每个中国人的脸上。因此,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回顾历史,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文化作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载体,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如何提升中华文化的全球高位态、增强世界影响力,成为当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个急迫的难题。实践经验表明,文化产业越繁荣,成果越丰富,国人的文化自信就越强。

  文化产业是一定价值观指导下的产业形态,它是通过精神文化的消费,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文化产品和服务也是价值传播的有效载体,我们阅读文学作品、看报刊、看电影、上网娱乐,无不与之相关联。所以,文化产品的爆棚、全球的追捧,就是文化自信得到不断彰显的体现。

  第二个问题: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是空中楼阁,它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所蕴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

  文化深刻诠释了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守护的理想,在价值的润泽中指引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奋斗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就是要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我们的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的文化。基于对文化本性的深刻领会,基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理解,基于坚定的文化自信,我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起写入党章。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写入党章,对于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真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所指,起了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满怀豪情地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第三个问题:如何立足当代中国现实?要结合当今时代条件,结合我国国情,结合现实基础,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个问题: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三个坚持:第一,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第三,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中国走的是一条文明崛起的道路,这是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发展模式,超越了此前历史上“国强必霸”的旧式逻辑,具有世界意义,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文化产业就要在这种认知和发展思路中来定位和理解。文化产业的发展显现于社会主流价值的传播和消费,文化产业的价值导向要落实到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诉求上。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我们要通过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来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因此,新时代文化产业的新目标指向,就是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实现有效供给,需要文化产业有创新意识,要把创新贯穿文化产业发展的全过程。这就要在体制上、机制上有创新意识,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以此增强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成为世界上有影响力的主导文化形态之一。

  三、三个变化看新时代文化产业的特征与趋势

  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离不开精神文化的引领。只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和丰富的文化娱乐,才能增强人民大众的文化获得感。

  文化是一个民族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信仰坚守,它关乎一个民族的精神独立和身份认同,体现一个时代的民族精神风貌。新时代是文化的时代,是主流文化价值不断凸显的时代,是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内核的知识经济崛起的时代,是文化自信得到不断彰显的时代。发展文化产业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方式,是不断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抓手,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的重要举措之一,是经济新常态下促进经济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应有之义。

  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这就要求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要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牢牢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主流意识形态导向。也就是把主流价值观融入文化产业发展的全过程,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把握文化的方向,融入社会主流价值观,让文化产业能够担任新时代这种使命,我们就要理解要领会文化产业进入新时代所具有的阶段性特征和趋势。

  文化产业进入新时代的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是什么?新时代文化产业在数字化引领和科技的支撑下,已经进入了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先导的全新发展阶段。这种判断主要显现于文化产业结构性调整取得的成效上。文化产业的结构性调整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基本态势。

  结构性调整的显著变化的第一个表现就是内容产业的比重快速提升。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构成中的前三位分别是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服务,这表明文化内容服务的需求增速明显,文化生产、文化服务、文化产品更切合大众的需求,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需求。

  结构性调整显著变化的第二个表现是互联网+平台。最鲜明的表现是数字创意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制造、绿色低碳产业被并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新支柱。数字创意产业成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数字文化产业相关门类的超常发展,使中国文化产业整体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其跨界创意融合的驱动作用日益明显,推动了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助力中国经济发展走出“工业化”阶段、迈向“后工业化”阶段发挥了引擎功能。

  结构性调整显著变化的第三个表现体现是在政策体系创新支撑下,新动力结构渐趋成型,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随着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成为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性宏观政策,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愈发的明显,实际上这已经形成了文化、科技、金融三元动力结构。这种动力结构日趋成型,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科技创新能力。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金融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形成了文化创意为体、科技和金融为两翼的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结构。

  四、文化自信在文化发展产业领域的三个表现

  文化产业发展要在融入国民经济大循环中使文化自信不断得到彰显。

  第一个表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就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文化供给质量,在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中融入国民经济大循环。这也是解决当前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个重要抓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指的是供给主体的结构问题,也就是把改革的落脚点着力于有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来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提高文化发展的质量、增进文化民生的福祉、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激发文化供给增长的内生动力。其次,要提升供给水平问题。文化产业从需求侧到供给侧的不断创新,是为了提升经济产业层次赋予的新张力,同时契合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高品质文化产品供给的需求。

  第二个表现:以消费来引领文化产业。以消费来引领文化产业不断地融入到国家经济大循环中,契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激发民众文化消费潜能,促使文化产业融入国民经济发展大循环。进入新时代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进入了消费社会。在这个新阶段,消费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解决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求,就需要在引导文化消费中提高有效文化供给,不断创新文化内容、形式、手段、方式,不断提高民众的审美品位和艺术情趣,显著提升大众的文化获得感,使文化自信得到不断彰显。

  第三个表现:以创意融合驱动文化产业。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数字化技术应用,以创意融合驱动文化产业不断融入国民经济大循环。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跨界创业融合已经成为文化创业发展的新常态。创业融合也是经济新常态语境下提高文化产业新动能的有效方法。文化产业自身,正是以其这种跨界创意融合来支撑着国民经济的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不断催生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在文化产业领域,数字化技术应用为文化创意和相关产业融合提供了新路径。在数字化技术支撑下,文化产业结构从产业链到价值链不断优化,涌现出诸多文化新业态,特别是以中华文化基因的再生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蕴蓄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融合发展的关键是内容优势和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只有内容创新,才能够实现市场突破,形成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才能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创意融合、跨界融合,实际上也提升了文化产业自身的竞争力,优化了文化产业自身的结构,同时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内生的动力。

  第四个表现:健全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健全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来不断地融入国民经济大循环。文化产业发展要有整体观、系统观,要适应文化与科技、金融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使文化产业提质增效,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才能不断提升内容产业的竞争力。健全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可以实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使文化成为最具有创新性的领域。

  通过促进文化与经济的交融,在经济形态的生机中追求有文化的经济和有经济支撑的文化,以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有活力的经济使文化融入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循环中,而不再固化在宣传思想文化的小圈子里,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文化自信。

  五、小结

  在全球文化博弈的舞台上,一个国家和民族若没有发达的文化产业,其文化自信就会沦为空谈的口号。世界发展历史表明,文化是大国崛起的最终地平线,一个民族的全面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辉煌为体现。在世界文化交流交锋更加频繁的大变革语境下,谁占据了全球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谁就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展现自己的色彩和形象,其文化自信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我们要有信心,要有发展能力,要有发展出文化精品的实力,也要看到当前我们与世界文化强国的差距,增强文化自省意识。文化发展不能依附于某种强势文化,充当强势文化的爬虫,要有自主、自立、自强意识。文化自强是把文化意识、主流文化价值观融入到文化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实实在在地提升文化产业的实力和发展能力,为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尤其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夯实基础。

  作者:范玉刚(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文学室副主任) 

2017年11月17日

宣讲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