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蓬勃发展中彰显大国自信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并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下,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已成为人民大众幸福感的体现,美好生活不仅体现在物质的丰裕,更显现于精神的极大满足,尤其是需要文化的极大丰富和主流文化价值的滋养。

  毋庸讳言,与百姓现实需要和未来期待相比,我们的文化建设显然还需要更充分的发展,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除了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其提升其运行效率,还要着重推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不断丰富文化产品供给,优化供给结构,创新文化业态,提升文化内涵和产品质量,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传播文化,贴近大众的真实需求,才能有效解决好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总体上讲,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变化,契合了中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居民需求的上游化和消费结构的高端化趋势,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迎来了文化蓬勃发展的重大机遇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现代化强国进程中,文化是人民美好生活须臾不可缺的环境和日常消费品,文化表达及其价值关乎民心所向和民众的情感诉求,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充分尊重民众的文化自主表达权益,以高尚的精神追求和丰富的文化娱乐来增强人民大众的文化获得感。对文化创造的强烈需要和文化发展的不充分倒逼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供更多更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促使其紧紧围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中国文化的发展能力和实力。市场经济条件下丰富的精神食粮的有效供给,离不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不断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抓手,是解决我国文化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经济新常态下促进经济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应有之义。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文化已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从文化创意到设计服务,从数字创意到互联网文创和大数据的应用,从美丽乡村的田园综合体到特色小镇的诗意栖居,从非遗保护性开发的星星之火到博物馆文创的燎原之势,从文化商业的跨界融合到艺术介入生活的日常审美化,文化产业的观念、策略与运行方式已经全面引入社会资源开发与产业价值提升的全流程,开创了文化新经济融合发展的新范式,一种有文化融入的经济正在成为新时代的主流经济形态。文化的蓬勃发展日益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诸多选择,在繁荣文艺创作和文化精品生产中焕发了中华文化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日常生活中文化自信得到不断彰显。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又是一个正在走向现代化的国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世界领先的科技及其强烈的艺术创新创意能力,使中华文化展示出自信的姿态。文化在“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实施中发挥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助推中国文明大放异彩;文化日益融入百姓的寻常生活,提升了人民的生活品味和陶冶了大众的心灵,以其润物无声的柔和性温润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的每一个人,抚慰着每一个人的心灵。这就是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在本质上就是人民的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载体和显现形态,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力的核心,随着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的全球凸显,文化作为一种产业越来越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提升中华文化的全球地位,增强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急迫的难题。向世界鲜明地亮出社会主义旗帜,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全面建设共享的文化、人民的文化,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我们要把这种文化自信与世界共享,使文化成为中国最具世界感召力的品牌,文化自信能够增强做一个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并洋溢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的蓬勃发展直接关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文化繁荣兴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指向。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的新时代也是一个文化的时代,一个主流文化价值不断凸显并引领社会发展的时代,一个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内核的知识经济崛起的时代。正是基于对文化本性的深刻领会,基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理解,基于我们党坚定的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道写入党章,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高高飘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飘扬在中国日益走近的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深刻诠释了我们党的方针、路线、价值指向,是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深沉力量与表征。我们党在全球鲜明地亮出社会主义旗帜,就是要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高扬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写入党章,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的底蕴和灵魂,这不仅有利于全党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真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所指,从而凝聚起全党全社会奋斗的力量和激情,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还在于以文化的繁荣兴盛和中国的文明型崛起给世界更多的贡献,在文化自觉中孕育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伟大与光荣。

  在十九大报告中,文化是一个高频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作者:范玉刚(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

理论网

2017年11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