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备战第十届中国艺术节

来源: 中国文化报
10月15日,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的民丰社区,县文化馆辅导员正在带领庄户剧团排练舞蹈。

中国文化报记者简彪 摄

  中国文化报记者屈菡报道: 时间拨回到2010年5月10日的晚上,一片欢呼声中,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在广州体育场开幕。当节目结束、人潮散去时,还有一个人端着专业相机拍个不停,连舞台、座椅以及疏散通道都不放过。他就是山东省济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溪,此次来广州的目的是学习考察“九艺节”的举办情况,为2013年在山东省召开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以下简称“十艺节”)做准备。
从成功申办“十艺节”的那天起,山东省的备战曲正式奏响,考察“九艺节”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当时,山东省派出了庞大的考察团,由山东省副省长黄胜率领17个地市分管文化的副市长、宣传部副部长及文化局局长,在两天的时间里对场馆设计、广场演出等做调查,还走上街头对当地民众进行访问。
转眼一年多的时间过去,“十艺节”的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场馆建设已破土动工,演出剧目也初具雏形。“我们要举办一届高质量、高水平的艺术节,要在承办范围、参评剧目、宣传影响、市场运作和节后场馆利用上实现创新和突破。”山东省文化厅厅长亢清泉在今年7月召开的“十艺节”筹委会省直文化系统工作调度会上说。
创新办节形式、丰富节目内容是“十艺节”的追求。据了解,山东省将在办节城市范围上实现突破,在全省17个地市广泛开展承办活动,形成全省办节的格局;在参赛的艺术门类和项目设置上实现突破,增加书法等艺术门类,除整台剧目评奖外,还将设置单项比赛项目,以增强“十艺节”的竞争性和吸引力;将在市场运作上寻求突破,吸引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办节,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
增加群众参与性、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成为“十艺节”的落脚点。借助举办“十艺节”的契机,山东省加大了各级公共文化设施投入,用于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场馆的新建和改扩建工程;以项目带节目,让更多老百姓走上广场、走向舞台;在“十艺节”演出场馆的规划上,山东省也积极探索节后场馆的运营管理机制,以充分发挥其后续效应,让人民群众成为“十艺节”的最大受益者。
   为“十艺节” 搭建一流的舞台
随着京沪高铁的开通,济南西客站周边成为济南市又一个黄金区域,“十艺节”主会场济南文化艺术中心就位于这片土地上。该中心占地480亩,总建筑面积62.5万平方米,总投资56.5亿元,包括大剧院、图书馆、美术馆、群众艺术馆以及剧团、书城、影城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配套项目。
正在建设的济南大剧院承担着“十艺节”开幕式的重任。以“岱青海蓝”为设计理念的大剧院总建设规模约50万平方米,含歌剧厅、音乐厅、多功能厅以及配套服务设施。2010年10月22日,济南大剧院破土动工,迄今已完成土方开挖和桩基夯筑工作,年底前将完成主体施工,2013年4月交付使用,确保满足“十艺节”主要活动需求。
为了保证济南市图书馆、群众艺术馆、美术馆“三馆”建设步伐,济南市政府还成立了以张建国市长任组长的“三馆”建设领导小组。今年9月,该市图书馆、群艺馆、美术馆开工建设。在不久的将来,美丽的泉城将拥有一个丰富健全的文化中心群。
青岛市将承办“十艺节”闭幕式,此外,还需提供7个专业剧场用于“十艺节”演出。青岛市在对现有专业剧场进行普查摸底和现状分析后,决定把建设新剧场和改造旧剧场结合起来,以满足“十艺节”演出的需求。如胶州市会展中心剧场、青岛海泉湾·天创演艺剧场、青岛广电影视剧场、崂山区市民文化中心剧场均为新建剧场。楼山剧院、四方剧院属于改造剧院,这一项工程还被列为2011年青岛市政府要做的12件实事之一。始建于1984年的楼山剧院因年久失修、设备陈旧,难以使用。此次改造重点是室内外维修改造及装饰、增设空调系统和消防设施以及更换舞台设备和观众座椅等,以使其成为青岛市李沧区的区域性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和“十艺节”演出场所之一。
其他承办城市也在务实节俭的前提下全面铺开场馆设施建设,为“十艺节”搭建一流舞台。烟台大剧院已于2009年投入使用,该市其他4处大型场馆均已开工建设或改造修缮。在潍坊市,潍坊大剧院、昌邑剧院正在建设中,潍州剧场和高密大剧院则在进行维修改造。淄博大剧院将是淄博市承担“十艺节”演出任务的主要场馆之一。去年10月,包括淄博大剧院在内的淄博文化中心破土动工。
用一流的剧目 展示“齐鲁精神”
“剧院已经15年没有排过原创歌剧了,所以演员们特别珍惜这次机会。”山东歌舞剧院院长肖冬所说的“机会”,是指半年前剧院新排的大型原创歌剧《赵氏孤儿》。今年8月,《赵氏孤儿》登台演出,这是山东省直艺术院团为迎接“十艺节”重点打造并第一个公演的剧目。
2009年,山东省起草了《山东舞台艺术创作规划》,要求6家省直院团和40多家市级院团排演50多台剧目。“这50多台剧目并非仅仅针对艺术节,而是借助这些剧目为老百姓进行公益性演出,让老百姓多看好戏。”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陈鹏说。
好剧本是好剧目的先决条件。在2010年剧目创作工作全面铺开之初,山东省就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征集创作优秀舞台剧本,并建立了国家、省、市三级剧本遴选机制。济南市采取定向约稿的方式,面向国内知名专家征集剧本,从中确立了6部新创作剧目;青岛市则把面向全国征集和定向邀约、委托创作的方式结合起来,确立了3部重点剧目;淄博、东营、临沂等地在广泛征集的同时,积极创作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适合本地院团排演的剧本。
今年4月下旬,山东省文化厅通过《中国文化报》、山东省文化厅网站发布《山东省舞台剧本征集启事》,面向全国征集舞台剧本,共收到包括戏曲、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等各类应征作品123部。省文化厅组织专家对这些作品进行两轮评审,最后评出入围作品23部。省文化厅还面向全省艺术院团对这些剧本进行推介,帮助院团选择合适的剧目并搬上舞台。
“剧本在搬上舞台前必须经过专家论证,目的就是选出真正的好剧本,排出全国一流的剧目。”陈鹏说,参加“十艺节”的院团要不比数量比质量、不比进度比结果,要沉下心来排出一台好戏,为老百姓“蒸出一锅好馒头”,而不是偷工减料、粗制滥造。
目前,山东省6个省直院团均已确定了剧目,山东省京剧院创作排演的新编历史剧《铁血鸿儒》已登台演出;山东歌舞剧院的《赵氏孤儿》在完成首演后,正筹备每个周末在山东歌舞剧院音乐厅演出;山东省吕剧院创排的重点剧目《乱世鲁商》于今年9月在百花剧院亮相;山东省话剧院的《大兵无战》将争取于10月底上演,另外一台重点剧目《嫂子》将于12月投入排练;山东省柳子剧团选定的《国之慧眼》已经修改四稿,并邀请著名戏曲作家张烈量身创作了新编历史剧《晋阳秋》;山东省杂技团的大型杂技剧《聊斋遗梦》由著名舞蹈专家冯双白编剧,正在开展剧目排演筹备工作。
在演出经费方面,山东省也给予前所未有的支持力度。济南市每年的艺术创作资金由300万元增加到1500万元,并通过全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文艺精品创作经费,用“以奖代补、以购代拨”的形式,对重点剧目创作加强扶持。东营市每年设立100万元艺术创作专项资金,连续拨付3年,用于剧本征集、艺术创作、节目排演等。聊城市也积极争取政府投入,同时联合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共同投资、联合开发等形式,参与文艺院团的艺术创作生产。
如今的山东歌舞剧院里充满生机,每位参与演出《赵氏孤儿》的演员都异常努力和振奋。“这部歌剧的演出带动了整个剧院,改变了全院的精神面貌。”肖冬感慨地说。
“在艺术节的筹备中,我们除了抓艺术剧目外,更注重的是培养艺术后备人才。”陈鹏表示,去年山东省举办了地方戏音乐讲习班。今年又举办了地方戏编剧班,邀请全国著名的编剧授课。在地方戏演员班上,请中国戏曲学院的老师一招一式地辅导。“接下来,我们还将举办地方戏舞美班,希望通过3年持续打造,培养一批山东省舞台艺术的后备人才。”陈鹏说。
让百姓成为 “十艺节”真正的主角
2011年10月16日下午,青岛市宁夏路街道的“基础建设年文化战线大比武文艺汇演”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临时搭建的简易舞台上,有20人的女声小合唱,有40人的手杖舞,还有60人的欢乐腰鼓。“今天有20个节目,明天还有20个节目。”69岁的周秀珍告诉记者,她此次参加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合唱。
仅仅一个街道就能组织起40支演出队伍和相对专业的节目,这足以说明青岛市在群众文化方面的活跃程度。在“九艺节”中,青岛市获得了4项群星奖。自2004年群星奖纳入中国艺术节后,青岛市一共获得了27项群星奖。今年5月,山东省的“群星讲堂”舞蹈专讲在青岛开课,来自北京舞蹈学院的教师与山东17个地市的150多位群众文艺创作骨干进行了交流,为冲击“十艺节”的群星奖做准备。
活跃的群众文化活动是山东省的一大特色和优势。主题性品牌活动在全省起到了带头作用,如全省曲艺汇演、庄户剧团汇演、山东省农村文化艺术节等主题性、导向性活动,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同时,常规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实现了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群众喜闻乐见的广场文化活动、社区文化活动、农村文化活动等如火如荼。此外,独具地方特色的节庆文化活动日益活跃。近年来,大部分市、县和相当一部分乡镇挖掘当地文化资源,开展了立足本地特色的节庆文化活动,如风筝节、秧歌节、戏剧曲艺节等。
距离“十艺节”的召开还有不到两年的时间,对于期待精彩节目的观众而言,这个时间有点长;对于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筹备者和参与者而言,又显得紧张了些。相信凝聚山东全省的力量和热情的“十艺节”,会为全国观众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盛会。

济南市图书馆 版权所有 ‖ 济南市图书馆网络信息中心制作